李灿东:肿瘤临证要五辨 治疗重胃气
李灿东,1964年生,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诊断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主编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在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0年过程中,笔者临床上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对肿瘤病诊治时多注重郁、痰、瘀等内在因素在该病发病和演变过程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刺激使机体处于“郁”的状态。另一方面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肥甘厚腻、辛辣食物摄入增多,缺乏运动,易致痰湿内生,痰湿困脾。气郁可导致津液输布失常,津液停留则为痰,痰又可阻滞气机,痰气交阻,无处不到,或兼血瘀,则成气痰瘀交结,而成为癌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健脾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肿瘤的基本治法。
首创五辨
——立足整体 三因制宜
笔者认为,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并不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整体调整改变其机体内环境,解决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或改善放、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诊疗体系,笔者首创了“五辨”。“五辨”指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是从四诊信息采集到获取诊断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体现。
辨症的“症”的范畴除了通过中医四诊采集的信息,还涵盖了西医的理化和病理检查及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季节节气、工作生活情况等。症状的可靠性是诊断正确与否的前提,辨症强调“症”采集的全面、规范、准确,强调四诊合参。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证反映了肿瘤当前病理状态。辨证的过程是判断肿瘤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的思维过程。笔者认为,临床辨证应分清寒、热、虚、实、阴、阳,不能囿于某几种固定的分型,要充分考虑证的相兼错杂、轻重缓急,体现中医辨证的整体、动态、个性化的特点。
辨病则是从宏观角度理清肿瘤的病位、病性、发展趋势、邪正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笔者认为中西医临床思维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将中医的病名与西医的病名相等同,更不能直接套用西医诊断来指导中医的治疗。辨清病的中西、善恶、新旧、因果、先后、部位等方面,才能把握肿瘤发病前后的变化规律,为确立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辨人则是从人的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特点、工作生活环境入手,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的趋势,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辨机是中医思维的重要特点,尤其是在“无症”“无证”可辨的情况下,辨机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方向。笔者认为,肿瘤病早期多为气滞痰凝,中晚期穷及血分,痰气瘀互结,虚实夹杂,因此,通过辨肿瘤的病机的阴阳变化、气机运行、邪正关系等可以辨识其内在机理变化,抓住治疗先机。
大道至简
——先别阴阳 胃气为要
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实体性肿块,属于中医学“积”的范畴。笔者认为部分恶性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与治疗用药大攻大伐有一定关系。恶性肿瘤治疗务必注重养护正气,但更应分辨寒热虚实阴阳,要围绕肿瘤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根据肿瘤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注意祛邪与扶正的关系,以健脾理气化痰活血为主,如常用柴芍温胆汤加减。根据“五辨”配合不同治法如温阳散寒、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以期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使气血和调。临证尤须注意顾护脾胃,处方时常加上一两味健脾和胃的药物,如神曲、山楂、谷麦芽等,并再三叮嘱患者慎用片仔癀、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物,切忌寒凉太过,徒伤胃气。
用药上,笔者反复强调辨证诊断务求精准,推崇孟河医家费伯雄所言“世上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是神奇”。药味少、药性平、药量轻是笔者用药的原则,只要诊断准确,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此外,肿瘤的高额诊疗费用常常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医者在处方用药时亦需加以考虑。
医者仁心
——身心俱调 药食并用
笔者认为为医者,任何时候都要给病人以生的希望。由于当前肿瘤病诊疗技术层面上尚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患者的健康知识缺乏,加之一些媒体广告的片面宣传,肿瘤患者往往“谈癌色变”,这些直接影响了肿瘤病的治疗和预后。面对来诊的肿瘤患者,笔者认为要始终把心理疏导放在首位,积极开导,用心嘱咐,解答患者的疑惑,详细告知肿瘤放化疗的利弊及中医治疗的作用和原理,进一步鼓励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可行的治疗方式,避免过度医疗。笔者还要求患者不要“把自己当病人”,提醒家属不要对患者过度关护,应当积极使其融入日常家庭活动、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患者减轻精神负担,充分调动机体的自愈潜能。
笔者认为人的健康“三宝”是饮食、睡眠、二便。在肿瘤患者饮食宜忌上,笔者认为除了一些特殊的禁忌外,患者饮食应与家人基本保持一致,正常饮食,荤素搭配,尽量不要服用保健品,更不宜擅自服用“秘方、偏方”、清热解毒的草药。
肿瘤病的致病因素多样,病情症状表现复杂,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总结了笔者对肿瘤病的诊疗思路及临床经验,基本观点体现在处理好中医与西医、整体与局部、诊断与治疗、生理与心理、共性与个性等关系,希望能为临床肿瘤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本页关键字:李灿东 肿瘤临证 中青年专家 肿瘤病诊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沈氏女科临证诊治技巧 下一篇: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临床上乳腺癌的中医综合治疗
- 苏轼的“劳能健身”之道
- 施今墨、祝谌予、薛钜夫三代中医人倾力培养明医之路
- 药物减肥需慎重 减肥药治不了“脑子”的病
- 肿瘤患者如何选择自我康复的锻炼方法
- 鼻塞不通先调肺气 这是为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