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寒愈喉痹
喉痹病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素问·厥论篇》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据其症状,临床可分为急喉痹和慢喉痹,参考现代医学病名,类似于今之急、慢性咽喉炎,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主。曾以温中散寒法治疗一例急喉痹,收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张某,女,41岁,2017年5月初诊。患者主诉“咽痛不适3天”,无明显诱因,3天基本不能进食任何食物,不能正常张口说话,声音嘶哑、低沉,大便泻下稀水,日行4~5次,舌淡红、苔薄黄且腻,脉沉细无力。望诊示扁桃体Ⅲ度肿大,色淡红,布满白色脓点,悬雍垂整体化脓。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7%。患者悬雍垂化脓严重,但不愿手术治疗,遂予以保守治疗。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此患者虽咽部红肿化脓,但参合舌脉及全身症状,实属一派虚寒,当从太阴、少阴中寻找治法,遂予以理中汤合半夏散加味,药用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法半夏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黄连3克,僵蚕15克,牛蒡子15克,水煎服,共5服。全方以理中汤温中散寒,半夏散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加黄连以反佐,僵蚕、牛蒡子以化痰消肿。嘱患者先服两服,如无缓解或加重,及时前往医院手术。
一周后,患者前来复诊,诉服药当天咽痛即明显好转,未接受手术治疗,现腹泻已愈,咽痛未作,仅咽部有异物感,望诊示扁桃体及悬雍垂均恢复正常,脓点全消,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于前方加生牡蛎15克,浙贝母15克,玄参10克,续服7服,患者诸症悉愈。
针对此患者,有如下两点体会:其一,中医治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切忌套用西医理论和检查结果,削足适履。试想如初诊时套用西医检查和治疗经验,予以清热解毒药物治疗,或病情加重。其二,中医治病如能在一些疑难病的诊疗中做到简、验、便、廉,当不患人之不信中医。
本页关键字:温中散寒 喉痹 五十二病方 咽喉炎 清热解毒 滋阴润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李佃贵:创新提出浊毒病机理论 下一篇:论中医之“毒”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九月顺时养生:阴平阳秘防秋燥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9月21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9月21日快讯
- 中医护齿 从日常做起
- 秋补宜食秋刀鱼
-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升可降、可浮可沉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