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冠脉狭窄不宜“支架术”之冠心病心绞痛治验

冠脉狭窄不宜“支架术”之冠心病心绞痛治验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多标本兼治,补虚治本有气血阴阳之异,祛邪治标有痰浊、气滞、血瘀、寒凝之辨。

卢某,男,60岁,于2004年2月12日初诊。主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因劳累后出现因胸痛、胸闷,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治,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梗;冠状动脉造影报告: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均狭窄75%以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支架已不宜,建议搭桥术。因患者拒绝搭桥手术,遂求治中医。现症:劳累后频发胸闷、胸痛,伴头晕,含硝酸甘油后缓解,上楼3层即出现气短乏力,舌淡暗,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虚。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一直服用寿比山、倍他乐克,血压控制在146/86mmHg左右。糖尿病数月余,未服用药物。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诊断:胸痹;眩晕。辨证:气虚血瘀,兼肝阳上亢。治法:益气化瘀,平肝息风。

方药:黄芪12克,北沙参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天麻12克,葛根15克,菊花12克,白薇12克,决明子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4年3月18日:以上方为基本方,继服3周,期间上楼时出现针刺样胸痛1次,几秒钟消失,未服用硝酸甘油自行缓解。头晕消失,血压为140/70mmHg,舌淡暗,苔薄中微黄,脉弦而沉细。肝阳已平息,气虚血瘀尚存,补气化瘀主法不变,兼行气止痛。方药:生黄芪12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红花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生蒲黄12克(包煎),延胡索10克。14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4年7月8日:患者近几月来每2周就诊1次,上方基本用药未变,病情稳定,近期因生气后胸闷憋气、隐痛,未含服硝酸甘油,活动减少,情绪易激动,脉弦,苔薄黄腻。气虚不显,暑湿当令,继以活血化瘀,兼化暑湿。方药:葛根15克,丹参12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莪术10克,三棱10克,北沙参12克,决明子12克,莱菔子12克,藿香12克,佩兰12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4年8月19日:1月来病情稳定,但近7天因每天看足球赛超过12点,出现头目眩晕,胸痛未发作,血压170/90mmHg。舌质暗,苔薄黄舌边紫暗,脉弦。因熬夜激发肝阳上亢,治疗转入活血化瘀,兼平肝息风。方药: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郁金12克,决明子15克,白薇12克,柴胡10克,北沙参12克,赤芍12克,黄芩15克,天麻10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4年11月25日:3月来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法药治疗,间断配养阴、安神之品,并用拜新同,病情稳定,血压平稳在140~150/90mmHg,昨日因下雨天打雷胸痛发作1次,持续时间数秒钟,腹微胀,舌淡暗,苔薄黄,脉弦。从补气化瘀、行气消胀治疗。方药:生黄芪 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陈皮10克,白蔻仁6克(后下),木香10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5年3月17日:从补气活血化瘀为主辗转服药4月,病情稳定,近2周胸痛发作4~5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到1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头晕未出现,双下肢轻度肿胀,测血压140/80mmHg,舌质暗,苔薄边紫暗,脉弦。化瘀通络,配葛根升发清阳,薤白温通心阳。方药:葛根15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郁金12克,赤芍12克,广地龙12克,路路通12克,薤白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5年7月21日:基本每2周就诊1次,3月份以来胸痛未发作,近期暑热难当,神疲多汗,小便黄,大便正常,下肢肿胀。1周前生化检查:尿酸高。舌质暗红,苔薄,脉弦。证属暑湿耗气伤阴,瘀阻水气不利,治从益气养阴、利水化瘀、兼祛暑化湿。方药:生黄芪15克,冬瓜皮15克,大腹皮15克,玉竹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郁金12克,荷叶15克,薄荷3克(后下),藿香12克,佩兰12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中成药:生脉Ⅱ号10毫升×20支×2盒,每次10毫升,3次/日。

2005年11月24日:4月来病情平稳, 近2周因劳累出现头晕,血压波动在155~160/80~95mmHg,胸闷明显,心前区偶发疼痛,心慌气短,苔白腻,舌质暗红,脉弦滑。证转痰浊阻胸,心血瘀阻。痰瘀互结,并致血压值居高难下,治疗化痰理气、活血化瘀,痰瘀并治。方药:全瓜蒌15克,薤白12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郁金15克,香附12克,生姜黄12克,良姜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归12克,路路通15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中成药:生脉Ⅱ号20毫升×20支×2盒,每次20毫升,2次/日。

2005年12月29日:服上药2周后胸闷、气短消失,血压155/90mmHg,但时至寒冬,心前区总有不适,恶寒肢冷,户外活动少。脉沉弦紧,苔薄白,舌质暗红。证仍属气虚血瘀,但兼寒凝气机,治守补气化瘀,渐消缓散心脉瘀阻,兼温阳通络,使心脉得温则通。方药:生黄芪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精12克,良姜10克,玉竹12克,葛根15克,路路通15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6年6月1日:坚持中药调理半年,病情稳定,近日活动较多,胸痛发作1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明显反应,测血压130/80mmHg,大便溏薄,时常腹胀。脉弦,苔少质暗,舌有裂纹。益气活血化瘀,兼养心阴。方药:生黄芪15克,黄精15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莪术10克,三棱10克,郁金12克,玉竹12克,葛根15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06年12月7日:中药调治,病情稳定6个月,近日天气寒冷,偶有心前区不适,1周前胸痛发作1次,自觉胸痛与情绪有关,畏寒,失眠多梦,血压140~150/80mmHg。舌质暗红,脉沉弦紧,苔薄黄。继用补气活血,兼用良姜温中散寒。方药:生黄芪15克,姜黄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良姜10克,桃仁10克,白术12克,玉竹12克。7剂,水煎服,早晚服。

2015年4月30日:2006年12月至今,患者每在季节变化前来就诊,停服汤药期间服用速效救心丸。患者平地活动不受限,可上4层楼。上午活动无不适,每天下午活动后和下人行天桥时心前区针刺痛,位置固定,休息后缓解。

按: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多标本兼治,补虚治本有气血阴阳之异,祛邪治标有痰浊、气滞、血瘀、寒凝之辨。依据“心主血脉,贵在流通”“久痛入络”的生理病理特征,认为疾病在其虚之中尽管有气血阴阳之不同,在诸邪之中亦存在痰、气、寒多寡有无之变数,但血瘀贯穿于疾病始终。《医学入门·寒类》云:“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包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而“心之包络”“支脉”就是瘀血阻心的部位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性学术特点有三:其一,医案中始终将瘀阻心络作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治疗坚持以活血化瘀、疏通心络为基本治法;其二,活血化瘀并非以“通”不变,而是“通”必求因,如因气虚而瘀者,补气活血化瘀;因痰浊而瘀者,宽胸化痰活血化瘀,因寒凝而瘀者温通心阳与活血化瘀相兼。坚持活血化瘀,但灵活运用如盘中走珠;其三,他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日积月累的器质性损害病理过程,治疗也非年月可痊愈。他主张长期服药,坚持中医调理对改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防止发生大面积心梗有积极意义。

用药特点:此案在10余年治疗中,以活血化瘀为主线贯穿于治疗始终,其特点如下:(1)并非执化瘀一程不变,而是因其瘀阻心络的病因、兼证处处在权变中,如验案中采用了益气活血化瘀法、温阳活血化瘀法、化痰活血化瘀法、养阴活血化瘀法等治法。(2)常用的方剂为自创的冠心3号方: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郁金。(3)善用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配伍应用,破血化瘀的药对为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兼化暑湿的药为藿香、佩兰、荷叶、薄荷、郁金。(4)有顺应时令配伍的用药特点,如夏令暑季配藿香、佩兰、荷叶、薄荷化暑湿,冬季气寒配良姜散寒温通心阳。

本例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后合并有痛风患者,治疗前频发胸闷、胸痛,由于冠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均狭窄75%以上,已不宜作支架手术,而患者拒绝搭桥手术,遂求治中医。经治疗后:(1)病情稳定:患者由变异型心绞痛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频发胸闷、胸痛的症状消失,偶发心前区针刺痛,休息后缓解,不需要服硝酸甘油。(3)血压稳定性欠佳:由于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所以虽然降压西药合并中药使用,但一直未将血压将到理想值,脉压差较大,舒张压波动在70~90mmHg之间,但收缩压波动在140~160mmHg之间。(4)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在未使用西药降血糖的情况下,经治疗空腹血糖由7.59mmol/L降至6.62mmol/L。(5)尿酸值降低:尿酸值由481μmol/L降至432μmol/L。

本页关键字:冠脉狭窄不宜“支架术”之冠心病心绞痛治验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欧阳宝霓脊髓炎医案        下一篇:汗证三法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