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干姜汤治水肿
高某,女,42岁,2014年9月2日首诊。双下肢水肿1月,劳累后加重,自汗、盗汗,肩膀和膝盖发凉,手足心稍热,月经量少,口苦,平时口不干,吃东西时觉口干,纳可,小便不频,大便二日一行,苔白,脉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12mmol/L左右。
辨证:导师冯世纶教授云:从病性来看,患者口苦、吃东西口干、盗汗、手足心热,属于上热之象;肩膀膝关节发凉,属于下寒之象,病性寒热错杂;从病位来看,无明显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等太阴之象,无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表证,依据排除法,结合口苦为半表半里热郁之象,当在半表半里;结合患者双下肢水肿、月经量少,为血虚水盛之象,故辨六经为厥阴太阴合病兼血虚水盛。
患者口干口苦、肩膀膝盖发凉、大便二日一行,为津液亏虚之“阳微结”,自汗盗汗,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0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两服。
方中以甘草干姜汤理中气以复津液,针对大便干,桂枝、甘草调营卫以解外邪,花粉、牡蛎润燥,针对口干,柴胡、黄芩解热除烦,针对口苦;伤寒名家胡希恕先生应用此方常加生龙骨,即合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可很好的针对太阳阳明合病之盗汗等症,又龙骨镇静安神,亦可解决心烦、失眠等等情志症状;合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针对水肿、月经量少。
复诊(2014年10月14日):下肢肿已,偶尔坐车很长时间才会肿,平时不肿,肩、膝关节凉已,自汗、盗汗已,口苦已,后头颈部皮疹痒,继予桂枝加荆防、白蒺藜合薏苡败酱散加花粉汤治疗皮疹。
按:胡希恕先生研读《伤寒论》数十年,最终悟出148条小柴胡汤实则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误,此条与厥阴病提纲十分符合,故当为厥阴病,临床应用上主要依据“三对半”,即原文中:“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然而,临床疾病复杂多变,每每合病或有兼夹痰瘀食积等,故表现在每一例患者身上,症状并不典型。例如本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表现但为“四逆”,而患者不但没有四逆,反而“手足微热”,如能掌握本方证本质,病位为半表半里、病性为上热下寒,则在临床中便可以引申、扩大应用。患者虽手足热,但肩膀、膝盖发凉,故仍为下寒之象,实则与四逆病机相同,故而用之辄效。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