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损寒化”之体质引起的泄泻
泄泻,御指大便习惯性改变,次数增加,粪便稀薄,甚至是水样便。《内经》一书把它称为“泄”,至此就有“濡泄”、“飨泄”、“洞泄”、“注泄”等称谓。汉唐书称之为“下利”。宋代以来就一直叫“泄泻”。历代医家也有根据病体产生的“因”或“果”或时令之机而叫“暑泄”、“大肠泄”者。名称虽多,总是不离其中,“泄泻”二字免不了脱俗,孙文胤《丹台》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如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
“泄泻”发生的病变部位在大小肠。生病因由,有外邪侵侮、饮食所责、脏腑虚危、脏腑失去自调功能等。当然,最关键莫过于“阴损”生湿和中焦部件功能被破坏,在治疗时,应以“修复”中焦怯湿为主,但也得应随“潮流”变动而改变。
病因机关:
产生泄泻的原因有很多,但总是要中焦部件的转输功能正常否?胃—乃水谷转化之机关,脾的主要功能生化精微,如果中焦部件受损,不能接受“肥甘厚味”的吸附与生化,若失去调运功能,以致“清气不能上之于天,浊气不能触之于地”,混浊不分,混合而下,而大肠本身的功能不是分清浊之皿,只好混杂并走大肠,形成“泄泻”就随大自然罢了。
六淫邪气,趁虚而入吾之弱体,人体无抵御寒湿暑热的侵略,一个弱体根本无法与“寒湿暑热”的莫测万端相抗衡,以致泄泻无度,脾脏喜燥而恶湿,而产生“湿”因有多途,一为人体阴虚生内湿;二为喜嗜肥甘厚味。这两点是生“湿”主因,有湿就有邪,湿邪是产生泄泻的罪魁祸首,正如《难经》所指出的:“湿多成五泄”。另他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与皮毛发生争热外,他直接侵入人体中焦,使中焦功能部件发生路障,就如高速路上两车相撞而致事故,以致产生泄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说:“湿盛则飨泄,乃独由于湿身。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风寒虚之不同未有不源湿者。”
饮食过往、宿食滞留于中焦,使肠胃室息,滞碍于中焦部件的功能生化职权,或喜嗜生冷,饭前不洗手,致不洁物进口,损坏中焦……,如此种种,都能引起泄泻。
由于生活调度无规,致中焦部件机关失利,加之本体有湿有厚味,平时只增进肥甘,进入人体时简直是雪上加霜,又偏虚又偏寒,泄泻也就随之而来。一旦脾失去生化之权,无阳气充盈,阳气衰危,而产生脾的生化功能受责,脾无升举之能,反而致下降,不成泄泻才怪。
脾的阳气与肾中真阳是一对双胞胎,似有“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患难与共之真情。因为,脾胃的水谷要靠肾之命门之火来湿询,水谷才能腐熟,脾胃才有生化之权,气血
才能输布,若某因致肾阳虚衰,则命门之火将熄,无火则脾阳不振,胃即受纳水谷,水谷不熟,以致泄泻。古代医家一致认为肾为“胃关”之说,肾阳衰危,无关闭之能,于是肾司大便。张景岳曰:“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
情志失却,往往会给中焦带来不良后果。怒则属个人精神所激,也会引起泄泻。“怒”本就是伤肝之尤物,其致泄泻,起因肝气横逆,脾本不强而虚,或本身就有“滞”而“湿”之病案,未到极致之时,肝气横逆,就会“驾鹤”于脾,脾即受侮,运化无权,泄泻也就运营而生。如果病不会自解,今后泄泻就会遇怒必发,不会再有其它原因了。正如张景云所言:“凡遇怒气便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辨案治疗:
泄泻的病灶,就是大便次数增多,去年我刚得泄泻日时,日泄六、七次,后经由数位老中医治疗,越治越糟,突间增加到30次,真是泄泻无度呀,后经我自学中医后查明,他们阴阳无知,寒热不识,我体本乃虚寒之体,而他们给下的都是寒凉药,寒上加寒,怎么不泄泻多加?这样枉顾人命,这样的“中医”是“医德”还是“医术”不高呢?……真乃肝肠寸断。
外邪所致:
凡寒临邪,泻如水样便;腹痛肠鸣,肢体酸麻,薄苔,脉浮。
外寒欺凌肠胃,肠胃失升失降,百无一能,清浊混杂,谷未消,坎未化,而下于大肠,故而产生腹痛且肠鸣,大便自然清稀而五谷未消。胃肠无气机,故腹痛;遇见风寒时,则病体寒热滋生,有时头也会痛、体痛。若在轻症时可忽略不计。
治法:
解表寒,化内湿,弃浊气;由藿香正气散为主方。此方能驱表邪,又能层湿除闷,和气宽中,也可理肠胃,调营卫,表寒得解,中焦部件得以恢复。
处方:
若寒重,加荆介,防风解邪;湿重,脘闷纳差,脉缓而苔白,加苍术、木香,怯湿强峻,脾力迅速恢复。也可用胃苓汤温中以利。
暑湿:
腹痛泻而减,黄褐色粪,秽气难近,小便赤短,苔黄而腻,脉滑数。
夏季烈日炎炎日,湿热加重,更易累及肠胃,常失转化,泄泻频度。湿热下作,腹痛即泻。热于肠中转化,粪显黄褐。
小便赤短,也应湿热熏蒸之顾,致膀胱排尿短涩。脉滑数,乃是湿热内盛也。
治法:
应清热弃湿。
此处用葛根岑连汤为主方,此方可谓之奇妙。
葛根、甘草、黄连、黄岑。
吾之症,表虚里热,以葛根为君主(它是味甘辛性凉之品),以解表退热为主,选黄连(“将军”之药,用量不能过大)辅葛根清热止利。岑、连合用而无害“阴”之心,甘草可缓岑、连之苦燥。由于此方全是苦寒凉热,中病即止,不可续用。
由于黄连为“苦、寒”将军之官,可弃之,加银花、木通等。
治疗此类病症,应湿热分门别类,分消它的多寡,泄泻很快得以止驻。
湿、热如何区别呢?治法应各尽其妙。暑湿泄泻,发之于盛暑,感染暑气,湿伤其中。症于泄泻如水样便,而烦渴,自汗,苔黄腻,治暑弃湿。用香连丸加六一散或藿香正气散。
香连丸方:黄连、木香。
六一散方:滑石、甘草。
这两个处方不可乱用,除非万不得已才可。
饮食之责:
肠胃被厚味所障,中焦部件无转换之力,故腹痞脘满,不仅腹痛,且有肠鸣,完谷不化,所泄之便臭不可当,呃逆不舒。泄后浊气下作,故而痛减,舌苔厚腻,故脉沉弦。
处方:
此方主要是消食和导滞、怯湿。中焦部件得以修复,和谐完作,故泻止。如果用保和丸不能达消食导滞之目的,应势利导,据“通因通用”治疗原则,可用枳实导滞丸,用大黄、枳实以振荡食带,下而有路,泻而止。
肝失舒达,乘侮逆脾,无机可调。脾无运输之转轮,违反了“清气于天”的交通法则,故泻而水粪,平时若论上畅为常事,都是肝气侮逆之“罪”。人之怒则肝气动,遇怒则发。舌红苔薄等,都是肝阳上亢侮脾生虚之症。
治法:
抑肝和脾。
用痛泻要方为主方。
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方解:
白术苦、甘而温,它健脾御木,兼燥湿止泻,此处为君;白芍酸寒,除柔肝止痛外还能补脾阴,陈皮燥湿醒脾,防风与白术相配,升清阳而泻止。
此方可治:肠鸣腹痛,大便稀粪,泻之不畅,泻前痛泻后减。反复作之。苔白舌红,脉弦。
脾肾阳虚:
腹痛时作,肠鸣自泄,腹时冷寒,时胀肢冷,舌苔薄白,脉细。
此类病体,饮水过量,有利则安,近年作胀,反复无常,下部觉冷,腹中攻刺,痛泻水样,完谷不化,腹中轰轰,命门火衰,中阳被扼。张景岳认为:“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命门火衰,胃关不固而生泄泻。”此乃脾肾阳虚作怪耳。
治法:
用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
处方: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附子、补骨脂、肉豆寇、五味子、吴茱萸等。
方解:
此为阳虚生内寒,阴气极盛时下行;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有“火”则脾阳可振,脾健运则肠可固涩;肉豆寂暖胃,胃得缓则泻可止,吴茱萸温暖脾以散阴寒;五味子性酸温敛收涩,肾得固精而止泻,中焦得温则中阳自复,白术怯湿下引。引用此方,命门得补,此振脾阳,泄泻可止。
因之,我们得泄泻时,不要慌张,遍寻“名医”。只要自己学会判断,且准确,守法得当,何愁泄泻不解。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湿胜则濡泄。”
《景岳全书·泄泻篇·论证》:“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景岳全书·泄泻篇·诸泄泻论治》:“肾泄症,……每天五更之初或天将明时,即洞泄数次,有经月连年弗止者,或暂月而作者,或有痛或不有痛者,其何故也?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命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来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医宗必读》:“泄泻治法有九:一曰淡惨。致使从小便而去,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扰巨浸。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为竭之是也。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耳下陷。升、柴、、葛之类,故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沼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本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举之是也。一曰清凉。热淫所至,暴注下迫。若寒诸剂,用涤潘蒸,扰当溽暑伊郁之时,而商飚飒然倏动,则炎熇如湿矣,所谓热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随症怯逐,勿使稽留。经云实者泻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缓。泻利不已,急而下趋,急趋俞下,泄何由止?甘能缓中。善禁急速;且稼墙作甘,甘为土味,所谓急者缓之是也。一曰酸收。泻下有
日,则气散而不收,无能统攝,注泄何时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肃之权。经营善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土德无惭,水邪不滥,故泻皆成于土湿,湿皆本亦脾虚。仓禀得职,水谷善分;虚而不培,湿淫转甚。经曰虚者是也。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腐熟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补其母。经云寒者温之是也。一曰固涩,注世日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也。夫此九者,治泻之大法,业遣蕴。至于先后缓急之权,岂能预设。临证之顷,圆机灵变可矣。”(周光禄)
本页关键字:“阴损寒化”引起泄泻 医案心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阴损寒化引发多种病案的自我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幼儿急疹 中医有方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