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分四型辨治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自觉瘙痒剧烈。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肛周湿疹和小腿湿疹等。多年来,笔者将本病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黄水淋漓,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濡滑。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治法: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龙胆草、茯苓皮、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赤芍、黄芩、栀子、泽泻、通草各9克。因挠抓感染有脓疱者,加蒲公英12克,金银花、连翘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缓。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治法: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苍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苦参、赤芍、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六一散(包煎)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脉细弦滑。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用滋阴除湿汤。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蛇床子、茯苓、泽泻、当归、玄参各9克,白鲜皮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切勿用热水烫洗以及肥皂等刺激物洗涤。避免挠抓,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注意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上一篇:喝中药防治春季传染病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