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缺钙对胎儿影响大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小腿抽筋、下肢麻木、牙齿松动、腰酸背痛等种种症状,这可能是因为缺钙。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出现大量钙流失。这是因为一方面孕妇生理变化,甲状旁腺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减少;另一方面,胎儿骨骼的形成所需要的钙全都要来源于母体,准妈妈消耗的钙量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缺钙是一种普遍现象。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为什么会出现缺钙
孕妇在妊娠中期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和骨骼钙化的需要,母体每天约有30毫克钙经胎盘主动转运给胎儿,同时由于血容量增加,母体出现相对性低血钙,造成妊娠母体特有的钙代谢变化。到了妊娠晚期每天约有200毫克钙沉积于胎儿的骨组织,且此时尿钙排出反而增加,机体只能动员骨骼和肌肉等组织的钙入血,以维持新的钙稳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钙的摄入量为每天1000~1500毫克,为最高所需补钙人群。而钙实际摄入量测定显示,我国孕产妇传统膳食含钙量平均每天仅为478毫克,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
缺钙对准妈妈的影响
孕期如果钙摄入量不足,胎儿就会毫不留情地从准妈妈的骨骼中夺走骨钙,导致孕期缺钙,表现为孕妇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腰酸背疼、头晕、贫血、妊娠血压高症。如果母体缺钙严重,可造成肌肉痉挛,引起小腿抽筋以及手足抽搐或手足麻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进而产生骨质软化症,增加先兆子痫的发病率。大量临床资料证明,缺钙与妊高征的发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受凉、劳累后容易产生腰痛、肩痛,这种疼痛往往会在产后持续存在,有人甚至伴随终生,这就是孕期缺钙造成的恶果。
准妈妈缺钙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钙缺乏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出生后容易出现颅骨软化、骨缝宽、囟门闭合异常等现象。
先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病表现为,新生儿囟门增大,前后囟相通,并常伴有低钙惊厥。这种婴儿的妈妈常在孕期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手足发麻等低钙血症症状。因此,准妈妈合理补钙有利于新生儿预防佝偻病。
湿疹
它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说法,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皮疹、皮肤粗糙、皮屑多。钙有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钙剂的补充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
喉喘鸣
喉喘鸣是指新生儿或2~3个月的宝宝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它是由于缺钙引起喉软骨软化所致。如果妈妈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的发生。
宝宝容易夜啼
宝宝老在夜间啼哭,检查又没有其他疾病,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缺钙,如果宝宝的钙摄入量充足,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宝宝容易夜惊
由于半岁以前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导致睡觉时易出现夜惊现象,这也是由缺钙引起。钙量充足的宝宝很少发生这种现象。
宝宝睡觉时易抽筋
宝宝在睡觉时,经常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通常认为这是宝宝在梦里被吓着了,或者是因为长身体,其实这是一种抽筋,也是由缺钙引起。
功能性腹痛
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功能性腹痛。最近研究发现,功能性腹痛主要是由缺钙引起,缺钙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发生肠痉挛而导致腹痛。而补钙,则能治疗这种腹痛。
出牙晚
正常的宝宝4~6个月就能长出新牙,而缺钙的宝宝到了一岁甚至两岁都不见新牙,或者长牙的次序混乱,牙齿的釉质粗糙。妈妈如果能在孕期和哺乳期补好钙,能减少类似症状。
影响大脑发育
孕期是胎儿脑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脑细胞的生长、代谢以及脑部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钙。因此,钙对于新生儿智力发育与神经系统十分重要,补钙能增强胎儿将来的智力发育。
准妈妈孕期应适量补钙
葛静说,孕妇缺钙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期,第1个是在孕8~12周,主要由妊娠反应造成钙摄入量减少所造成的,其特点表现为血钙值急剧降低;第2个是在孕24周~产前,是由于胎儿快速发育,母体经胎盘主动转运给胎儿钙增加所造成的。所以,从怀孕中期开始,准妈妈就要注意适量补钙。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钙片,在选用钙片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元素钙含量高的高浓度钙源如碳酸钙源。除了补充钙剂以外,在饮食上也要摄入含钙高的食品。如乳制品,最好每天能摄入250~500毫升的牛奶,另外,像虾皮、蔬菜、鸡蛋、豆制品、紫菜、海产品等都含有丰富的钙。葛静提醒:准妈妈补钙要注意适量,通常补到36周就可以了,以避免婴儿头颅发育太硬,不利于顺利自然分娩。
本页关键字:准妈妈缺钙对胎儿影响大 先天性佝偻病 湿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孕妇吃兔肉易怀兔唇儿?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送给屠呦呦的新年“礼物”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各院加强挂号管理
- 广安门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总结会召开
- 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已超3万条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