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桂枝汤证的“八项注意”

桂枝汤证的“八项注意”

《伤寒论》全书原文共有396条,而论桂枝汤证及桂枝加减汤证的原文就有50余条。细读原文可学习张仲景的辨证施治特色,从而正确辨证、处方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伤寒论》全书原文共有396条,而论桂枝汤证及桂枝加减汤证的原文就有50余条。细读原文可学习张仲景的辨证施治特色,从而正确辨证、处方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笔者认为,《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治证众多,用法最详,对临床上运用桂枝汤的要求颇为详尽,可归纳为八个注意事项。

桂枝汤证辨证须准

桂枝汤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功。一治营卫不和,寒伤卫阳的伤寒中风表虚证。如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如13条又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二治营强卫弱,卫阳不固或卫气不和之自汗证。如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汤。”三治误下伤阳,阳气上冲之太阳病变证。如15条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四治产后中风。《金匮要略》:“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桂枝汤)。”

总之,桂枝汤只能治疗体虚外感证,卫阳不固之自汗证,产后中风及太阳病下之后的变证等。若是无汗、恶寒、脉浮紧之伤寒表实证等,则不是桂枝汤的治疗范畴。

药物炮制不可省

药物炮制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异味异性,加强药物的独特功效。如方中言“桂枝去皮”意在去其发表之性,加强温阳解肌之功。“生姜切(碎)”意在煎煮时容易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大枣劈(烂)”是恐大枣皮厚,不易煎出其和营成分,所以方后特别强调“嚼咀三味”。甘草“炙”意在去其清热化痰之性,加强温中益气之功。

煎煮方法蕴深意

原方中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关键在“微火煮取”。桂枝芳香气薄,若猛火煮取则易使药性丧失,且“补益药宜文火久煎(以取其味)”,桂枝汤文火煮意在促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达到温补阳气之效。此种体虚外感方药的煎煮方法在临床上值得重视,如此才能达到桂枝解肌、芍药敛汗,生姜发表,大枣和营,甘草安内攘外之效,以奏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功。

服药调护有原则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服桂枝汤时,“寒温”必须适当,过温(热)则服而不受,过寒(凉)则服后达不到热以助阳的作用。服药后间隔一刻钟(“须臾”)再吃碗热稀粥以借谷气,助其汗源。“温覆”意在避免当风受邪,温覆一时许而发其汗,临床上亦可喝些米汤、开水使其津液内充,汗源充盛,保温取暖而易酿汗逐邪外出。

发汗不可过

服药后,“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桂枝汤是治体虚外感,发热,汗出者。发汗的护理原则是: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慎避风寒,必须达到发汗不伤正,汗止不恋邪的目的。否则发汗不到位,无汗而邪不能除,过汗则不仅易伤阳气,而且易竭阴津,加重病情,原病反而不能治愈。

重症病人服法有别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三服尽。”桂枝汤一次煎成,煮取三升,分三次服。若病轻者,服一次汤药病证解除,则应停服余药,不必尽剂。若病重者。若服药后无汗病症不除,则应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半日内服完余剩之药。病情特别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若病轻者,一服汗出病差者,则止后服,余剩药液就要倒掉,不应该服完余药,否则过汗伤正,原病不去又添新疾。若病情重者,只要辨证准确,应谨尊方意,守法服药,直至病愈。

服药后饮食讲宜忌

原文说:服药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生冷饮食易伤胃中阳气而殃及卫阳,粘滑之物易破药物辛味而不利于发散邪气。肉面之物易滞碍脾胃,五辛之物易耗散正气,酒酪之物易散乱精气,臭恶之物易碍桂枝芳香,这些都不利桂枝汤药物疗效的发挥。桂枝汤本为体虚外感及卫阳不固之自汗证而设,为辛酸甘温之剂。辛则发散以祛邪,酸则和营以敛阴,甘则护卫益气,温则温助卫阳。服药期间宜吃清淡饮食,以助桂枝汤药物发挥疗效,共收滋阴护阳,调和营卫之功。

邪气重者针药并施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对一些邪气较重,经气郁滞的病人,常出现服药不见汗出,反而增添烦躁,甚至则周身不适,不可名状者,可在服药的同时,加用银针。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俞穴,为一身阳气之枢纽;风府乃督脉经俞穴,总督一身之阳气,针刺风池、风府以解阳气被郁,疏散风邪,调整太阳经气。针刺的同时,再用桂枝汤发散而祛除邪气。这种针药同施之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总之,桂枝汤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在辨证施治上更具特色。药物炮制时必须“咀嚼三味”,煎药时必须“微火煮取”,药后护理必须“啜热稀粥,温覆令一时许”,发汗时必须令“遍身絷絷,微似有汗”,病轻者“不必尽剂”,病重得“日服二三剂”,反烦者,加刺风池、风府。自汗者“先其时发汗”。所以,熟读《伤寒论》,用理论指导临床,以实践检验理论,细心体会,反复琢磨,从中可以体会到张仲景不仅重视辨证施治,也相当重视药后的调护,其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

本页关键字:伤寒论  桂枝汤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五倍子收敛在“五止”之功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