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厥阴”由来探秘
关于《内经》乃至《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为什么称作“厥阴”,除了《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和岐伯的问答中,提出厥阴为“两阴交尽也”以外,鲜有医家对其做出详尽而可信的解释。六经中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从阴阳之气的多寡和经络的循行部位廓清了其名称的概念内涵,而“阳明”以“两阳合明”显示其阳气最旺,也基本符合阳明经的生理、病理特点,但对于“厥阴”的命名,我们不仅要从文字嬗变的角度,更要从厥阴病的位置属性、本质属性以及生理、病理、病证等角度多方面去探索。
“厥”的概念
从文字学角度看,厥,形声字从厂(hǎn),从欮(jué),欮亦声。“欮”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厂”指“石崖”,即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可供人停留、避雨或者居住的地方。“厂”与“欮”联合起来表示“采石于崖”。所以厥的本义是“采石于崖”的意思。如《说文解字》“厥,发石也”。《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有时也单指石块而言,《荀子》有“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后来引申为“憋气发力”,由此又引申为“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如《汉书·李寻传》有“荧惑厥弛”的记载。所以“厥”有憋气用力、憋气过头而休克的意思,也有“最”“重”“尽”等意思。如“厥角”是“尽力叩头”,“厥职”是“最难的职位”,“厥疾”是“严重的疾病”,“厥罪”是“最大的罪行”等等。
《内经》中的“厥”之本字当为“欮”。《说文解字》:“欮,瘚或省疒”;“瘚,屰气也,从疒、从屰、从欠。”;“屰,不顺也,从干,下凵,屰之也。”屰为逆的古体字,义为不顺,指出“瘚”是由气逆而致的疾病,瘚为欮的后起字,“厥”为“欮”的异体字,瘚、欮、厥三字是文字演变中的同义异体字。自兹“厥”被医家广为使用,其所表达的义项,随所处意境不同而各异。清代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九卷》:“厥凡三义:一谓逆也,下气逆而上也,诸凡言厥逆是也;二谓极至也,本篇(指《素问·厥论》,下同)之热厥寒厥,盖言寒热之极也;三谓昏迷不省人事也,本篇之言阴盛阳乱也,乃世之云厥者,止以手足逆冷,不知人事为言,合之经旨,偏矣。”
总结“厥”的含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指“尽”“最”的意思,指某事物的程度、位置。
其次是指“逆”而不顺的一切事物,包括脏腑经络等气机逆乱的病机。
第三指由气机逆乱而形成的病证,如《内经》中既有专门论述“厥”的篇章,如《素问·厥论》《灵枢·厥病》,但内容未尽一致,所论“厥”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第四指以突然跌仆、不省人事为主的病证,如“薄厥”“大厥”“煎厥”“暴厥”“尸厥”等病名。
第五指症状,大凡以四肢逆冷为主的症状,不论其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均可以“厥”指代,如寒厥、热厥等。
“厥阴”的含义
那么,“厥阴”是什么意思?六经中的“厥阴”为什么称作“厥阴”呢?我们了解了“厥”的概念,“厥阴”的含义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位置属性 “厥”有“尽”“最”的意思,《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指太阴和少阴,两阴交尽即是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尾,阴尽之后便是阳复,这是其之所以称作“厥阴”的位置属性。王冰说:“厥,尽也,阴气至此而尽,故名曰阴之绝阴。”张志聪注《素问·阴阳离合论》曾说:“十一月一阳初生,厥阴主十月,为阳之尽,故曰阴之绝阳,两阴交尽,命曰厥阴,故为阴之绝阴。”所谓“阴之绝阴”就是阴的最后、末尾之意,阴之尽,阳之复,所以谓之“厥阴”。
本质属性 “厥”有“逆”的意思,逆为不顺,因于气机逆乱,导致阴阳寒热不调,上下表里不一,因此出现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脏热腑寒,脏寒腑热等等寒热错杂之证;因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的气机升降失常,四肢逆冷等的一应病证,均可称之为“厥”,这是“厥阴”的本质属性。
一是厥阴病的寒热胜负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其机制相仿,只是少阳的寒热往来偏于表浅,而厥阴的寒热胜负偏于里深,但都是气机失常所致。少阳的寒热往来,是气郁不舒,偏在经表,是以症状的寒热表现为主,虽有寒热往来,但不至于形成大寒大热的激变;而厥阴病的寒热胜负是由于气机逆乱,深在脏腑,是以病机的寒热性质为主,寒热在胜负之际,往往形成极寒极热的证候。这也是“厥”内在机制的一种。
二是厥阴病的寒厥、热厥,既是寒热胜负结果的体现,更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明证。人体的阳气,是从胸腹向四肢发散敷布的,称之为“顺”。由于人体气机的逆乱,升降出入失常,不能正常的向四肢发散敷布,就会出现四肢逆冷,称之为“逆”或“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彼此独治,极易出现四肢与体干的体温不符现象。这是“厥”——“逆”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三是厥阴病中众多的呕吐哕利症状,均是气机逆乱,当升者不升反而下降,当降者不降反而上升,升降反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所致,这是“厥”——“逆”本质属性的内在反映。
无论厥阴病的位置属性和本质属性,反映了“厥”的概念内涵的两个方面,因其为三阴经之一,所以称作“厥阴”,是对该经生理属性和病理属性的高度概括,是名实相符的。廓清了“厥阴”的概念内涵,对于厥阴病的证候归属就一目了然,关于厥阴病的诸多争议也就会迎刃而解。
本页关键字:《伤寒论》中“厥阴”由来探秘 医案心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加味马前通关散 下一篇:柴胡剂与苍麻丸合用效佳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