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疫的盾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至今仍在扩散。为了纪念广大医务人员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邮政部门于5月11日发行特11“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一套两枚,由王虎鸣、刘向平设计。
两枚邮票用连票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出各行各业抗击新冠疫情的场景。第一枚“众志成城”主图上出现了奋不顾身驰援武汉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专心致志潜心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日夜坚守一线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维护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公安干警、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疫情的社区干部、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第二枚“抗击疫情”主图上是一名紧握拳头、刚毅决然的医务工作者,他全方位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目镜、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或许他战斗在重症病房或方舱医院。邮票中的每一个人都佩戴着口罩。口罩成为人们防疫的坚强盾牌之一,特别是对于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口罩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尽管口罩对于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极其重要,但人类到19世纪末才开始将口罩应用于医疗领域,上世纪初口罩才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
当然,在口罩诞生以前,人们很早已经认识到口鼻呼吸的气息可能会引起某种疾病相互传染。据说12世纪初,我国宫廷里的人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同样记载道:“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生活17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口罩的雏形。
19世纪末,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1897年,德国人美得奇介绍了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随后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使用的口罩。
口罩在防止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医院里,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安危,口罩成为医务人员的必备防护用品,特别是在开展手术、有创操作过程中,戴口罩被认定为“无菌原则”的规范之一,必须得到恪守。
今年在防治新冠肺炎时,要求人们普遍佩戴口罩的另一个结果是,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也大量减少。除了防止疾病传播外,口罩还有更多的作用,比如防御PM2.5超标的污染空气、工矿粉尘、花粉、从事化学工业等都已经离不开口罩。在日本,每到杉树授粉季节,空气中会弥漫着该树的花粉,很多人为此患上了花粉症,口罩变成了应对花粉症最直接的武器。
上一篇:诗词中的贵州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下一篇: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五月顺时养生:关注心脏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夏养生
- 宝宝长牙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 肿瘤患者饮食有讲究,莫忘“增进食欲”这一招
- 王琦:有韧度的学者 有温度的医者
-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 双椒鸡米花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