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如何养生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节气,因此,冬至过后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针对数九天的天气特点,大家保健宜遵循“保暖御寒、适当进补、保证充足睡眠”的三大养生法则,以达到温暖越冬,蓄积能量,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能益寿延年的目的。
保暖御寒最重要
进入“一九”,天气变得非常寒冷。“百病从寒生”,寒冷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不但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而且可能引发或加重原有的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故冬季是心脑血管、胃溃疡、肺感染等危重疾病的发病高峰。因此,冬季应采取积极的防守保暖措施,使人体感觉暖和舒适,血脉流畅,手脚温暖为宜。
对现代人来说,家里并不乏保暖的御寒衣物,但每年的冬季仍有不少“冬”病是冻出来的。除了年轻人爱美保暖不足外,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防守细节上也没有做足功课。最常见的是“学生哥”不喜欢衣着臃肿,双手又经常外露做笔记写作业,因而手脚长出冻疮的大有人在。俗谚说:“风从颈后入,寒从脚下生”,在寒冷的季节里,大家出门时除了要穿高领毛衣外,最好还要戴上围脖,以免寒冷有“机”可乘。迎风时要用围巾遮挡,或者戴上口罩,以免受寒后患上面瘫,老年人则一定要戴上保暖的帽子。头部受寒后,血管受寒冷刺激后容易收缩,痉挛狭窄,使头部的血供受阻,容易诱发脑卒中。除了头颈外,还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双脚穿得暖和了,一身都感觉是暖的。厚厚的打底裤,保暖护膝,抓绒棉鞋或皮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进补勿忘冬灸
中医注重养藏之道,有“冬季补一补,来年打老虎”之说。提起冬季药膳进补,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伤寒论》里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尤其手脚冰冷的女性和老人。,羊肉煲、羊肉汤味鲜美,性温补,确实非常适合冬季进补食用,但人们吃多了容易燥热内生,五心烦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口干舌燥,烂嘴角。因此,在烹饪时就要注意巧加搭配,同时也要注意“秋冬养阴”的进补原则。他指出,家庭在制作羊肉煲或羊肉烫时,可以适量加入马蹄、鸡血藤等,在去膻味的同时,可清虚热养阴。此外,冬季人们喜欢打火锅,摄入的肉类过多,容易出现上火、痰多的症状,不妨吃点冰糖雪梨陈皮煲水的甜品,可以化痰顺气,润肺清燥。
除了饮食进补外,三九寒冬的冬灸可谓最应时的别样进补。在最寒冷的季节,在特定穴位上贴敷温经祛寒,健脾补肾的药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治疗冬季高发的哮喘、老慢支、过敏性鼻炎、反复上感以及虚寒腹泻等。中医认为,除了上医院贴药外,热水泡脚、艾灸也是很好的“补药”,睡前热水泡泡脚,以艾条熏涌泉,或以艾灸盒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温暖入睡。
冬主藏宜多睡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人虽然不是需要冬眠的冷血动物,但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故人体也宜顺应自然,多静少动,相应比其他季节多睡一些时间。冬季里宜早睡晚起,成年人应保证每晚8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孩甚至应该更多一些。现代人上班时间是固定的,不能晚起,那么晚上应该10点前就要上床睡觉。不少人喜欢猫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卧室里电视、电脑、手机一应俱全。“为了保证较高的睡眠质量,卧室最好不放或少放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睡眠造成影响。”
一些老年人习惯起早,天气晴朗时他们仍一大早爬起来坚持晨练,并认为晨练对抗寒冷,有益健康。事实上冬主藏,白天过度活动消耗阳气,不利于阳气的收藏,清晨气温较低容易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不少老人心梗、突发中风,都是晨练时发生的。老人可以把晨练安排在有太阳的八、九点以后,一边运动、一边晒太阳。冬季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以免损伤阳气,但多吃不动不利身体健康,可参加一些如快步走、踢腿走、打太极、跳舞等有氧运动,以感觉身体发热,微微汗出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