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避暑湿养肺气
7月7日是小暑节气。“暑”即炎热,小暑意即小热。俗话说“热在三伏”(今年7月19日入伏),此时应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因为夏季容易食欲不振,而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天气炎热,养生要防湿。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长时间将桌椅摆放在露天,容易受潮,一旦其温度升高,就会将潮气散发给人体,久之甚至会诱发疾病。
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
夏季到了,人容易水肿,尤其是女性朋友。水肿又称浮肿,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其实,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是身体对内外环境无法适应。但有些水肿却是因暑天湿邪困脾引起的,另外,气闷、困倦、瞌睡、反应迟钝等不适也与它有关。
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除了热之外,还有“湿”,这时外界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脾胃不和、头身困重等症状,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统血、统气、统水液,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健旺的话,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滞留,也能防止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生成。但是它秉性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入侵,就易导致痰湿的形成,即“脾虚生湿”。
穴位按摩:掌握简单的穴位按摩可以达到祛痰湿的目的。按摩可用丰隆穴配合承山穴。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处。按摩丰隆穴可祛湿化痰、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每天可用大拇指点按此穴1~3分钟即可。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交角处。用指按压此穴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刺激承山穴可以振奋阳气,排除体内湿气。
饮食调节:有很多常见的食物都有不错的祛湿功效。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补肝肾,润五脏,也可以用来煲粥等。也可常煮薏米红豆粥食用。《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说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又被称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减苦增辛,夏季也要养肺气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可见,养生之道,是在四时调养,必须学会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日月运行规律进行。因此,夏天之际,心火旺盛,应该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宜食暖,不凉腹,慎食肥腻,多食蔬菜,可食菽与鸡,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冷之物。
夏季心火旺盛,为什么要养肺气,又为什么要减苦增辛?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说:“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伤肺,另外,夏天总吹空调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气入肺,而伤到肺。而阴阳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养肺气需增辛。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辛味多吃,也并不是越辣越好,像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就有点过头了。从中医理论上讲,辣椒的辣是辛味偏重的一种,不应多食。相对来说,葱、蒜等辛辣菜品要温和很多,在夏季可以适当多吃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肺之功效。
辛味食物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香菜、韭菜、生姜、白萝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
- 北京赵炳南中医药传承基金会揭牌
- 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第三届臣字门学术流派授医名大会举行
- 《上海市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发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