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防寒为首务
11月22日为小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空中的水珠凝成雪花而降,此时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远离抑郁
别让天气左右心情
小雪节气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来说,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所致,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出现的七情变化,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传导物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忧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随之便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对于有抑郁症倾向或症状的人来说,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要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在众多食物中,最适宜的水果首选香蕉。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菜肴可选芹菜炒香菇,即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加调味品同炒,可缓解抑郁情绪的发生。
古人强调,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即思想清静,畅达情志,可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便是“静者寿,躁者夭”的最好说明。
小雪易上火
多食清火降气食物
小雪以后,西北风刮得比较多,这时候北方室内早已供暖,而室外寒冷。如果人们穿得过于严实,体内热气散发不出去,就易生“内火”——上火。其表现就是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多。
此外,因为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热食,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少吃,因为这也会助长“内火”。应多吃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还可喝些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
寒为冬令主气
警惕寒邪致病
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称之为六邪。六邪之中,寒为冬令主气,寒为水气而通于肾,与肾水相应。由于冬季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因此寒病多发于冬季。
寒邪为病,其致病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是寒易伤阳。寒性属阴,故寒邪侵袭人体时,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出现身体温度降低、手足发凉,甚至出现冻疮。另外,深重的寒气,还可以损伤全身阳气。如寒邪束表,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如伤及脾胃,会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委靡、脉微细等。
二是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
上一篇:立冬养生,谨记“冬藏” 下一篇:大寒保暖滋阴润燥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
- 北京赵炳南中医药传承基金会揭牌
- 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第三届臣字门学术流派授医名大会举行
- 《上海市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发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