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之宗话秋梨
金秋时节,街头巷尾,又飘起梨儿清香味。梨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木之一,被誉为“百果之宗”。因其肉质如玉,汁水丰盈,果味甘甜,食之令人大快,故又有“快果”“玉乳”“蜜父”等美称。古人曾用“嚼处春冰敲齿冷,咽时雪液沃心寒”的诗句赞美生梨。
梨树在我国栽培既悠久又广布,可以说神州“无处不植梨”。我国梨的年产量居世界各国之冠,约为世界梨的总产量的20%,鲜梨出口量则占全国水果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梨树品种繁多,有1000多个品种。著名的梨树品种有山东的莱阳梨、烟台茄梨,河北的雪花梨,天津的鸭梨,北京的京鸭梨、京白梨,辽宁的秋白梨、南果梨,吉林的苹果梨,安徽的砀山酥梨,上海的蜜梨,浙江的黄金梨,广东的同冠梨、东华蜜梨,山西的金梨,云南的羊奶梨,四川的苍溪雪花梨,新疆的库尔勒香梨等,都是大家称赞的品种。
古往今来,人们对梨的食用价值的赞美之辞比比皆是。如宋代梅尧臣《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诗曰:“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曾巩《食梨》诗中云:“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蠲烦慰诸亲,愈渴忻众友。”梨子不仅能除烦止渴,还有醒酒解腻之妙用。对此,宋代徐铉有诗《赠陶使君求梨》赞道:“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冷侵肺腑醒偏蚤,香惹衣襟歇倍迟。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
梨,可生食,也可熟食。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认为,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一般说来,体格健壮,大便不稀,有实热者,可多食生梨。年老体虚,病后初愈,特别是热病后津液不足,总觉喉干知燥者,宜熟吃。熟吃时,用冰糖配梨炖煮为好。
梨还可以做菜以及调制成多种美味食品。如将腌好的鸡脯肉片和鸭梨片等炒制成“鸭梨鸡片”,又脆又嫩又香,食之妙不可言。用酥梨、山楂、白砂糖为原料制作成“红果梨丝”拼盘,雪白蓬松的梨丝和鲜红晶亮的楂果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红梅傲雪图,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川菜中的“八宝瓣梨”,云南菜中的“宝珠梨炒鸡丁”等,都是地方名菜。此外,梨还可制成梨干、梨脯、梨酱、梨膏、梨露、梨汁、梨罐头等加工食品。
梨作为药用,在我国历代药书中早有记载。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求原》载:“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本草经疏》也说“梨能润肺清痰,降火除热”,认为“凡人有痛处,脉数无力发温,此痛疸将成之候,惟食梨可转重为轻”。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热病津伤烦渴、热咳、噎膈、便秘等症。
中成药“宣梨膏”,有止咳化痰作用,很受患者欢迎。生梨加蜂蜜熬制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病者最为相宜。此外,北京的“燕窝秋梨膏”和“茯苓秋梨膏”,亦久负盛名,远销海内外。
秋燥时节,多食梨对秋燥症大有好处。但也不宜食之过量,否则会伤脾胃助湿。凡脾虚便稀、肺寒胃冷者,最好少食或不吃。
上一篇:冬令干燥宜吃6种水果 下一篇:时令水果话秋橘,皮、络、核、肉可入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