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
菠萝蜜为桑科桂术属常绿乔木植物菠萝蜜的果实。原产于热带亚洲的印度,在热带潮湿地区广泛栽培。现在盛产于中国、印度、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国和巴西等地。一千多年前自印度传人我国,在岭南的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东南部均有栽培。菠萝蜜株高可达20米。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有光泽,全缘或偶有浅裂。一般4—5年开始结果,春季开花,果实成熟于夏秋季节,常生于树干,长椭圆形,果实硕大,一般重8~10千克,最大可达15~20千克,为世界之冠。成熟时,果皮黄绿或黄褐色,外皮有六角形瘤突起,坚硬有软刺,似锯齿;肉淡黄白色,甘甜多汁。内有数十个淡黄色果囊,果色金黄,中有果核。
菠萝蜜果的品种主要分为湿包(多浆果)和干包(干浆果)两大类,湿包菠萝蜜果皮坚硬,肉瓤肥厚,多汁、味甜,香气特殊而浓;干包菠萝蜜果汁少、柔软甜滑,鲜食味甘美,香气中等;品质以干包菠萝蜜果为佳,在雷州半岛地区多为零星种植于庭院中。
菠萝蜜的果实是长在树干上的,单果重量可达80千克,大得惊人,因此有“热带果王”美称。菠萝蜜的浓香可谓一绝,吃完后不仅口齿留芳,手上香味更是洗之不尽,余香久久不退。为此,菠萝蜜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齿留香”。
菠萝蜜可鲜食或加工罐头、果脯、果汁。人们经常会用菠萝蜜和蜂蜜泡浸成菠萝蜜酒,这种液体金黄的甜酒被人称为“徐阐液”。树龄约300年的菠萝蜜树,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也可作黄色染料。
异名:木菠萝、树菠萝,古称阿萨、婆那娑,隋唐时从印度传人中国,称为“频那挲”(梵文Panasa对音),宋代改称菠萝蜜,沿用至今。
食性
甘、酸,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
止渴除烦。
营养保健
菠萝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脂肪油、氨基酸以及各种矿物质。其主要物质是从菠萝蜜汁液和果皮中能够提取一种叫做菠萝蜜蛋白质的物质。
每100克菠萝蜜中含可食部97%,水分57克,能量670千焦,蛋白质4.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36.7克,膳食纤维2.3克,灰分1.1克,维生素B10.31微克,维生素B20.16毫克,尼克酸0.9毫克,维生素C16毫克,维生素E0.12毫克,钙18毫克,磷68毫克,钾400毫克,钠11.5毫克,镁27毫克,铁1.6毫克,锌0.54毫克,硒10.47微克,铜0.27毫克,锰0.3毫克。
1、活血作用:服用菠萝蜜后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将阻塞于组织与血管内的纤维蛋白及血凝块溶解,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和水肿吸收,对脑血栓及其他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抗炎作用:菠萝蜜中提取的菠萝蛋白质与抗菌素及其他药物并用,能促进药物对病变组织的渗透和扩散,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水肿等症,如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咽喉炎、视网膜炎、乳腺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关节炎、蜂窝组织炎、小腿溃疡等疾病均有疗效。
饮食调养:《本草纲目》载:“菠萝蜜性甘香……能止渴解烦,醒脾益气。”用于热盛伤津,中气不足,烦热口渴,饮食不香,面色无华,身体倦怠等症。
饮食注意
菠萝蜜不能多食,多食令人胸闷、烦呕;食用菠萝蜜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是在吃菠萝蜜以前,先将其果肉放在淡盐水中浸泡数分钟,这种方法除可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外,还能使果肉的味道更加醇美。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风团、腹部疼痛、呕吐、腹泻、脱水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末梢循环衰竭,如唇甲青紫、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病情危重者,可致死亡。发生过敏的原因可能与其中所含蛋白水解质有关。
小常识
1、菠萝蜜的质量要求:外壳完整新鲜,不破皮,单果大,肉厚香味浓。鉴定质量方法:可擦皮听声,擦皮时果壳瘤状突起物硬脆易断,无孚汁,声音混浊,为已熟果。
2、菠萝蜜的保存方法:箩筐包装,内衬蕉叶或竹叶、碎纸。存放阴凉通风处,在温度11℃-13℃、湿度85%~95%条件下,可保存月余。
菠萝蜜核仁、菠萝蜜树叶、菠萝蜜树汁
1、菠萝蜜核仁:菠萝蜜的核仁能补中益气。一可用于产后乳汁不足,用猪瘦肉250克,切小块,菠萝蜜核仁适量,同煮汤食用,以淡食为宜。二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用菠萝蜜核仁炒干研末,每次15克,米汤调服,一日两三次,饭前服。
2、菠萝蜜树叶:外伤出血,菠萝蜜树叶,焙干研细末敷患处,一日2次。
3、菠萝蜜树汁:下肢溃疡,可割菠萝蜜树皮,取流出的液汁涂之,一日2次;用菠萝蜜树汁直接外涂局部,可治疗淋巴管炎、痔疮等疾病。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 入冬天寒易保暖,干燥上火怎么办?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