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壮医对蛊毒的认识

壮医对蛊毒的认识

壮医对蛊病的认识,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无数壮医历尽艰辛同蛊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是对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进行长期宏观观察的结果,具有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江河网络,草木茂密,盘 郁结聚,不易疏泄,导致山岚雾气缭绕作痒;复因寒热无常,多雨潮 湿,湿热蕴积,毒虫繁殖,侵害人体而发蛊毒之病。刘悔的这些观 点,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壮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环 境气候所引发的特殊病证一一蛊病。此外,古籍对壮族地区人为畜 蛊施蛊毒的记载亦较为详尽,如宋代周去非在其所著的〈岭外代答〉 中,就载有"广中蛊毒有二种,有急杀人者,有慢杀人者,急者倾刻 死,慢者半年死。剖"说明了人为的蛊毒,毒力峻猛,能直接致人于死。明·焦〈辨证奇闻·卷十〉载有:" 两粤有下蛊毒于饮食,吃之,面色渐黄,饮食倦怠,二三年元药解必暴亡。世传土人将各毒虫与 蛇揭等技缸中,使彼此相食,食完,取一不死者为蛊母,此谁也。"而考古学家业已证实:" 两粤初的土著确系壮族",亦即说明,对壮族地区蛊病的流行和发病,已引起了诸多中原学者注意和重视,并开始探索其发病的原因。到了清代,人们已较为清楚蛊病的发病 地点,如清·王士祯在〈香祖笔记·卷三〉记载有:" 两广云贵,多有蛊 毒。"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壮族聚居地确为蛊病的多发地区。

由此可见,蛊病的发生与壮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气 候环境有关,与当时壮族地区的生产力低下和文化科学不发达有 关。

三、蛊病的病因病机

从上述蛊病源流的一些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流行于壮族地区 的蛊病,与壮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环境及生产力低下和 文化科学不发达等因素有关。壮族祖先聚居岭南亚热带地区,高山 峻岭,江河网络,草木茂密,阳盛之处,雾露所聚;毒虫猛兽出没无常,既是乍寒乍热,又多雨潮湿;且濒海,故湿热并重,气候环境恶 劣。各种动植物腐败所产生的痒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及其他毒 虫,山岚毒气缭绕,郁结难以疏泄,发为虫蛊之毒,侵害人体而发蛊 病。正如唐·刘饲在〈岭表录异·卷下〉所说:" 岭表山川,盘郁结雾 ,不易疏泄,故多岚雾作瘁,人感之多病,腹萨胀成蛊。俗传有萃百虫 为蛊以毒人。盖湿热之地,毒虫生之,非第岭表人家性惨害也"。壮医对人体发病机理的认识,首先重视元气的决定作用,认为致病 因素是一种毒气,在人体元气不固时,毒气就侵害人而发病。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壮医  蛊毒  蛊病  壮医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壮医对痧病的认识及诊疗        下一篇:壮医中的壮药资源

>> 返回壮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