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7项
201901-01 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01901-02 冠心病“痰瘀滞虚”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201901-03 “从脾论治”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新方法
201901-04 中药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创新研究模式建立及其应用
201901-05 经皮耳穴电针——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1901-06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
201901-07 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
二等奖15项
201902-01 “瘀毒同治”理论的构建与应用
201902-02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应用
201902-03 国医大师王琦中医健康理论与方法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
201902-04 以津力达颗粒为示范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
201902-05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201902-06 基于衰老相关理论的补肾通络消癥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
201902-07 糖尿病的中医药特色辨治方案及信息化平台构建
201902-08 持续性植物状态(神呆)中医药辨治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
201902-09 支撑临床决策的银屑病中西医诊疗体系创建与应用
201902-10 基于人工智能的面诊数字化诊断、图谱库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02-11 中医药防控近视的研究与应用
201902-12 肾阳虚证体生物学基础与防治机制
201902-13 代谢组学创新技术的建立及在中药安全性评价和精准防治中的应用
201902-14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究模式及关键技术
201902-15 《大学生轻松学养生》
三等奖35项
201903-01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903-02 基于多重组学技术的肾主生殖藏象理论研究
201903-03 罗氏妇科补肾安胎的临床研究与推广
201903-04 基于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与应用
201903-05 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成才规律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201903-06 肺卫理论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201903-07 林源新浙八味药材品质提升和精深加工及产业化
201903-08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正骨外固定适宜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
201903-09 可实现中药多成分同步包载和释放的脂质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
201903-10 中药复方调控糖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循证医学应用
201903-11 益气逐瘀利水方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l观察及疗效机制
201903-12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的创立与经典方剂的编码
201903-13 基于临床证据大数据及流调的针灸病谱与区域特征病谱的构建与应用
201903-14 丹参酮等中药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应用研究
201903-15 愤怒、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903-16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方案研究
201903-17 丹参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及推广应用
201903-18 潜阳育阴颗粒抑制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反应改善高血压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201903-19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法对免疫相关性葡萄膜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
201903-20 南药化橘红作用机制研究及开发应用
201903-21 基于张大宁教授补肾活血理论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201903-22 基于“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应用
201903-23 复方浙贝颗粒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201903-24 基于“急性虚证”传承创新理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梗死系列研究及应用
201903-25 平乐正骨理论创建及其转化研究
201903-26 基于辨证下的中医综合自血疗法治疗肺脾亏虚型慢性咳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201903-2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
201903-28 基于肾主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骨代谢紊乱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01903-29 免疫性肾炎的中药新药研究
201903-30 寒温并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201903-31 基于经穴-脏腑相关的艾灸治疗胃腑病症温补效应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201903-32 铍针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推广应用
201903-33 基于“互联网+”中医药治疗重大传染病关键技术研发
201903-34 《国医大师邓铁涛康寿之道》
201903-35 《视神经疾病专家答疑解惑》
上一篇: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获奖著作名单 下一篇:辽宁省西学中培训班(丹东点)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