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需求,合力促中医药传承创新
11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京召开中医药创新工作座谈会,总结回顾流感药物金花清感颗粒研发历程,探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工作。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主持。
王国强认为,金花清感颗粒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让成分复杂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成果的转化有了成功案例,进一步彰显了传统中医药历久弥新的价值与活力。这一成果的获得给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五点重要启示:一是再次证明中医药宝库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二是准确把握健康需求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目标;三是畅通有序的机制体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保障;四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五是迅速的成果转化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针对中药新药研发应用,王国强指出,中药新药研发必须找准切入点,联合攻关,要将临床有重大需求的药物作为新药研发的切入点,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集临床、基础等多领域权威专家进行联合攻关。新药研发要发挥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中药标准化项目的支撑作用。两个国家级项目都应坚持以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疾病防控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为导向。中药新药研发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机制环境。应积极协同相关部门,转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完善与药物创新相适应的政策机制。
就中医药传承创新,王国强提出四点意见。一要加强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传承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开发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是承载创新功能,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内容。二要瞄准需求,遵循发展规律,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方向。中医药传承创新要聚焦人民健康需求,遵循发展规律,高度重视继承,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把握好创新的主方向。三要开放协作,推进多学科融合,加强医研企协同,优化传承创新的新路径。要积极探索并创造条件,让中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和引导实力强、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基础前沿研究;支持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进科技资源平台面向企业共享开放。四要完善机制,聚集各类资源,做好协同保障,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大合力。中医药事业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国家专门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要积极沟通联系相关部门,汇集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认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研发是金花清感颗粒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政府的坚强支持有力促进了药品研发。
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表示,北京市将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政策机制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八项行动,完善六个机制,着力建立标准,形成北京方案,推动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
会上,国医大师晁恩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介绍了金花清感颗粒的研发情况,并为中药新药研发建言献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等以及中医药领域相关专家参加会议。
本页关键字:瞄准需求,合力促中医药传承创新 中医新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崔世安:传统医学已融合在澳门医疗系统中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6年11月30日快讯
- 江西樟树药市2016年11月30日快讯
- 浙江磐安药市2016年11月30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1月30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年11月30日快讯
- 脊髓灰质炎概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