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年内基层均可看中医
日前,“青岛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情况介绍”发布会上,山东省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赵国磊表示,未来5年,该市将实现100%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中医药服务,每年市财政用于中医事业发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中医药服务纳入全民医保体系。
实现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青岛现有中医医院25所、国医馆80个。其中,三甲中医医院3所(列计划单列市第一名),二甲中医医院5所。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421人,中医床位共计6650张,万人口中医床位7.39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4%,全省水平的37%)。
另有1个中医院士工作站,9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6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学科,26个国医示范门诊。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及8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方面,青岛市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市100%的基层医疗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做到“区(市)有中医院,镇(街道)有国医馆,村有中医人”,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提升10%。
与此同时,把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打造成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把青岛建成国际中医健康旅游度假中心,确保青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处国内领先水平。
公立医院改革向中医机构倾斜
创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在全民医保体系中鼓励提供和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扩大门诊中医治疗单病种纳入统筹定额结算试点范围,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住院治疗按病种定额结算试点。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制定具体措施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探索建立按中医服务量给予补助的政策机制,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充分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提高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率先开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大力支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实施全域统筹、服务规范的“送汤药上门”服务,解决患者接受中医药服务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支付平台,允许中医上门提供传统诊疗服务,实现线上需求链接线下服务,使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捷。开展专病(专技)门诊建设。挖掘传统中医和民间中医特色技术,建成200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
遴选2~3个中医药工作基础较好的区(市)开展政策创新、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寻求特定领域的新突破,建成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
设立1000万元中医发展基金
该市将整合中医药资源,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赵国磊表示,将由海慈医疗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市多家中医医院,形成一个中医大型医联体。“在这个医联体内,可以实现技术、人力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开展联合的技术攻关,推进我们临床上重大疑难课题的解决。中医药集团目前正在筹备,预计将有10家左右医疗机构加盟集团。”赵国磊说,今年年底前成立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
此外,该市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中医药创新综合研发平台。推进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研究生院、技术转让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建设步伐。“开展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专项行动,建设一批‘高龄夫妇孕育调养指导门诊’,为有生育需要的高龄夫妻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赵国磊说。
该市将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国内知名中医专家等一批高端中医药人才,建立一批院士、国医大师、名中医工作室,并配备学术传人。在驻青高校建立中医学院或设置中医专业,建立“青岛中医学苑”微信订阅号,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
每年市财政用于中医事业发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中医发展基金。同时,实施“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海洋”发展战略。
本页关键字:青岛市 中医药管理局 赵国磊 中医药服务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 下一篇:澜沧江—湄公河畔传统医药交流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