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出口额占比均在80%左右;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提取物,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占比达48.5%;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7.7亿美元,占比33%,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比仅为9.9%。
中药国际化步履稳健
全球化的开放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01~2011年间,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增长稳定,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6.4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30.5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速明显快于进口,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7.5%;而进口额从1.8亿美元增长到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4.8%。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出口额占比均在80%左右;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提取物,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占比达48.5%;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7.7亿美元,占比33%,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比仅为9.9%。
从 2001~2011年数据来看,提取物出口增长明显,年均增长率达19.5%,高于中药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主要与欧美日等地区保健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而中成药占比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其占比已从2001年的19.7%下降至2011年的9.9%,其增速远低于中药产品的平均增速,而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中药制剂产品监管的日趋严厉,进一步制约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为我国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地区,其出口额占比共计可达90%以上。日本、中国香港、欧盟、美国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其出口额合计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中,欧盟和美国市场的增长较为稳定,而中国香港地区的中药出口占比则呈现持续下滑,已从2001年的24%下降至14%,提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品直接销往目标市场,而不再单纯依赖于香港的转口贸易。
在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排名前20位中,亚洲市场就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这与亚洲地区对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分不开的。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东盟市场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关税的大幅降低也会进一步激发东盟市场的增长潜力。此外,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ECFA协定的进一步完善,也使得我国大陆的中医药产品可以惠及更多同胞。在东北亚地区,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东北亚贸易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预期会对我国中医药区域贸易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此外,国内企业在传统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和传播方面的工作已开始显露成效,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市场开始接纳和使用中药。据统计,我国中药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01年的134个增加至2011年的165个,出口的品种类别也更为多样化。
国际竞争力待提升
入世后的10年间,无论从产品出口规模,还是产品出口范围来讲,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截至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然而,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业界的注意。
从宏观的市场角度来看,我国中药进出口增长虽然明显,但是与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子行业相比,增速却显得慢了一些。据统计,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突破20亿元,相较于2001年出口额增长了近5倍。但是,中药在我国医药保健品出
本页关键字:医案心得 中药国际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