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中焦篇 暑温 伏温

《温病条辨》中焦篇 暑温 伏温

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38.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湿热,热甚则渴,引水求救,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栝蒌〔三钱〕、枳实〔二钱〕、半夏〔五钱〕。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39.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

不饥不便,而有浊痰,心下痞满,湿热互结,而阻中焦气分。故以半夏、枳实开气分之湿结。黄连、黄芩,开气分之热结。杏仁开肺与大肠之气痹。暑中热甚,故去干姜。非伤寒误下之虚痞,故去人参、甘草、大枣,且畏其助湿作满也。

〔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枳实杏仁汤〕苦辛寒法。

半夏〔一两〕、黄连〔二两〕、黄芩〔三钱〕、枳实〔二钱〕、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二钱,大枣三枚。

40.阳明暑温,湿气已化,热结独存,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小承气汤各等分下之。(即不必以大黄为君)

暑兼湿热其有体瘦质燥之人,感受热重湿轻之证,湿先从热化尽,只余热结中焦,具诸下证,方可下之。

汪按:湿热入胃腑,方可下,虽云化热,究从湿来,故枳、朴、大黄等分用也。大抵温病诊舌为要: 痞满之证,见黄燥方可议下,黄而不燥,仍可宣泄,以驱之入胃,或苦温助之化燥,见黄方可用苦泄。黄白相兼,或灰白色,仍用开提,以达之于肺,不可误也。又叶天士论伤寒热邪劫烁,下之宜猛;温病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尽,不可下;湿温大便溏为邪未尽,便硬方为无湿,不可攻也,此皆要论,不可不知。

41.暑温蔓延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加味清宫汤主之。神识不清,热闭内窍者,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

蔓延三焦,则邪不在一经一脏矣,故以急清三焦为主。然虽云三焦,以手太阴一经为要领。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暑湿俱化,且肺脏受生于阳明,肺之脏象属金色白,阳明之气运,亦属金色白,故肺经之药,多兼走阳明,阳明之药,多兼走肺也。再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是虽以肺为要领,而胃与膀胱皆在治中,则三焦俱备矣。是邪在气分,而主以三石汤之奥义也。若邪气久霸,必归血络,心主血脉,故以加味清宫汤主之。内窍欲闭,则热邪盛矣,紫雪丹开内窍而清热最速者也。

〔三石汤方〕

滑石〔三钱〕、生石膏〔五钱〕、寒水石〔三钱〕、杏仁〔三钱〕、竹茹〔二钱炒〕、银花〔二钱花露更妙〕、金汁〔一杯酒冲〕、白通草〔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方论〕此微苦辛寒兼芳香法也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中焦  暑温  伏温  脉洪滑  面赤  身热  头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 返回温病条辨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