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济阴纲目 --> 《济阴纲目》血崩门 论血崩因虚热

《济阴纲目》血崩门 论血崩因虚热

阴虚阳搏谓之崩。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宜用升补泻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

东垣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宜用升补泻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作于中(东垣以白带为寒脉,以弦细为诊固是而后人率以为湿热须辩之)。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病热明矣。必腰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而先发寒热往来,两膀急缩,兼脾胃证出见,或四肢困热,心烦闷不得眠卧,心下急(此虽点出脾胃症,而烦心,心下急,又有虚火矣),宜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可一服而愈,或先贵而后贱,或先富而后贫,病名脱营者,心气不足,其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又致脾胃饮食失节,火乘其中,形质肌肉,颜似不病者,此心病也(心主以营,故曰心病),不形于脉,故脾胃饮食不调,其证显矣。而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治当先说恶死之言劝谕,令惧死而心不动,以大补气血之药,补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痿论云: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阳气内动便是胞络中有火),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则肌痹,传为脉痿,此之谓也。

薛氏曰: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血外溢。阴络伤,血内溢。又云:脾统血,肝藏血,其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热,血得热而下行; 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热,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柴胡。脾胃虚陷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山栀。肝经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苍朮。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山栀芍药牡丹皮。若怒动肝火,亦用前药。脾经郁火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牡丹皮。哀伤胞络者,四君子汤加柴胡升麻山栀。故东垣丹溪诸先生云:凡下血证,须用四君子以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若大去血后,毋以脉诊,当急用独参汤救之。其发热潮热咳嗽原数,乃是元气虚弱,假热之脉也,尤当用人参之类。此等证候,无不由脾胃先损而患,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补则可救,设用寒凉之药,复伤脾胃生气,反不能摄血归原,是速其危也。

方氏曰: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盖人之七情过极,则动五志之火,五志之火亢甚,则经血暴下,失期而来,久而不止,谓之崩中,如风动木摇,火燃水沸类也。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证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则滔天之蛰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孑之阳无以立。故本末勿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也。

【验案】

张子和云:孟官人母五十余,血崩一载,佥用泽而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补之不效。戴人见之曰:﹁天癸已尽,本不当下血,盖血得热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则肺叶布,心系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乃下流。举世以虚损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剂,黄遧解毒汤是也。次以香附二两炒,白芍药二两焙,当归二两焙,三味同为细末,水调下。又服槟榔丸,不旬日而安。

西园公冶一妇人,年六十二岁,血崩不止,投黄连解毒汤四帖,后服凉膈散合四物汤六帖即愈。此妇因悲伤太过,则心闷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血走而崩,故效。

薛氏曰:一妇人年将七十,素有肝脾之证,每作则饮食不进,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使作泻,或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济阴纲目  血崩门  论血崩因虚热  脾胃虚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济阴纲目》血崩门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下一篇:《济阴纲目》产后门(上) 恶露不下

>> 返回济阴纲目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