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夏锡五
夏锡五,名常福,北京市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0年。20岁时,被选入上驷院绰班处学习正骨按摩,拜御医桂祝峰为师,并破例受到师祖德寿田公之亲授。
夏锡五,名常福,北京市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0年。20岁时,被选入上驷院绰班处学习正骨按摩,拜御医桂祝峰为师,并破例受到师祖德寿田公之亲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骨科门诊部负责人,中央卫生部中医骨科考试委员等。
学术思想
夏锡五提出骨科施术时要做到“心慈术狠”。“心慈”即医德要好,以治病救人为最高宗旨,不能贪图名利;“术狠”,即在施用正骨心法时,意志和动作都要果断,稳、准、快、慢适宜,不可犹豫不决,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他在学术上强调修养,尤其注意“心明手巧”。他认为,医者自身首先要做到“心明”,对于疾病的诊断要正确,选择手法组合顺序要得当,固定器具的制作要适当,符合生物力学的客观规律。以此为前提,加上“手巧”才能收到好的疗效。他注重“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心不明则法必乱”,将正骨技术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临床经验
夏锡五严格遵循《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诀》的理论原则,强调“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也”。力求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基本手法的掌握与运用,要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斜断、碎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夏锡五以《医宗金鉴》为本,从而形成“正骨心法”学派。夏锡五在绰班处数年间学得一身绝技,在后来个人独立工作中得心应手。
后世影响
夏锡五一生授徒六人,皆有成就,其传人有吴定环、郭宪和、周玉宗、冯诩、 王振邦、章太仪等。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