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针疗法的历史及发展
挑针疗法是在古代“九针”中的“毛刺”、“扬刺”、“浮刺”、“半刺”及“络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挑针疗法是在古代“九针”中的“毛刺”、“扬刺”、“浮刺”、“半刺”及“络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灵枢·官针》篇所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博大者也”,“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而“挑针”一词首见于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在其“疗沙虱毒方”条中有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的记载。宋代的《桂海虞衡志》记载有少数民族治疗疾病的简便方法,谓:“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之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据此,挑针疗法源于中国南部劳动先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挑针疗法具有取材容易、施治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它不但可以单独进行治疗,而且可以配合药物、拔罐、针刺、刮痧等进行治疗,因此深受群众欢迎,广泛流传于民间。
本页关键字:挑针疗法 九针 毛刺 扬刺 浮刺 半刺 络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挑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