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茶饮治疗慢性结肠炎
对于慢性结肠炎这种疾病,很多人并不重视。只有到了“病来如山倒”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简便验方就是用乌梅茶饮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取乌梅30克,加水1500毫升,将其煎至1000毫升,然后放入适量的白糖即成。每天1剂,代茶饭后饮用,连续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
评: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往往有腹泻(每天的排便次数可达20次),大便带血、不成形、内有黏液,并伴有腹痛等症状,而且该病的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量便血、贫血及消瘦等全身症状。该病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可辨证施治。乌梅深受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不错的祛病治疗作用。古时候,乌梅就已经被中医所注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材。《本草新编》记载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其味酸,性平温,有敛肺、涩肠、生津、驱蛔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还能增强免疫功能。乌梅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亦有显著的整肠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同时又有收缩肠壁的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治疗腹泻。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也有人报道用乌梅酒治疗结肠炎,疗效颇佳。取乌梅500克,洗净去核后泡入500毫升白酒中,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治疗时取乌梅20克加酒5~10毫升口服,早、晚各一次。大部分患者用此法治疗3~5天可愈。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乌梅还有以下功效:
防老化 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
清血 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增加能量 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
保护消化系统 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
消除疲劳 当你觉得疲倦时,在身体上只是因为身体里过多的酸素致使。所以当你下班被困在车阵里,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时,觉得累毙了,建议你吃一个乌梅,倦意很快就会消除。
消除便秘 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增进食欲 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功能不好,食欲因为压力、吃过量、肝脏、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解酒 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兴高采烈欢庆佳节时,难免会喝多几杯,睡醒时头痛欲裂时,可尝试喝一杯乌梅茶。
但是以下人群最好不要用乌梅:
小孩不适合服用乌梅 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处于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肠胃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来说身体以及肠胃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说大量的服用了乌梅,这种酸性物质会腐蚀肠胃,不利于身体健康。
女性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需要慎用 在我国的中医名著之中就有记载,女性格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服用乌梅,容易损害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刮痧以及祛痘之后都是不能够服用乌梅的。
平时服用乌梅需适量 如果没有节制地服用乌梅,很容易损害我们的牙齿,同时身体也会上火,导致咳嗽痰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感冒发热的患者 使用乌梅需慎重:对于感冒患者来说,特别是那些伴随有咳嗽痰多症状的患者,千万不要服用乌梅。
本页关键字:慢性结肠炎 乌梅茶饮 大便带血 乌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花茶内服外敷治眼疾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22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22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22日快讯
- 牟洪林
- 张庚扬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