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动与静是相对的,也是辨证的。
静功主要是锻炼身体内部,而没有肢体活动、肌肉骨骼的锻炼。动功有不少肢体活动及肌肉骨骼的锻炼,这有利于初步疏通经络,气血疏通后有利于入静。对于初练功者,肢体的动作有助于使注意力集中,通过动而达到静是初学者常走的一条路。
静功的静不是绝对的静,虽然没有形体的动作,但气血在大脑高度入静状态下按它本身的规律运行,它的种种微妙变化,都是动功所不能体会到的。没有形体动作,更能专心一意。入静的程度越深,机体感受能力和反映能力都更敏锐,这是更高级的气功状态。在这种气功状态下,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自身各种功能的开发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功法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初学者以先学动功为宜,然后再动、静相兼,最后过渡到以静为主。
在练功时,不论静功、动功都要以静为前提。练静功时,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时,要做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否则的话,练气功和做广播体操没有什么两样了。
具体来说,练功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练功进度等,如是病人,还需考虑疾病的种类及病程等等),把动功与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从体力来说,体力差的可以少动,体力好的多动,一般以不疲劳为度。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虚弱的可以静功为主,配合动功;随着病情好转、体质增强,应逐步增加动功,达到一定层次后再以静功为主。从时间上来说,早晨先静后动,以便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活动中去;晚上宜先动后静,以利于安静地入睡。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每个练功人都应根据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调节,时间久了,就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度”,就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处理练功中的动静问题。
本页关键字:动静结合 静功 静功 中医气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练气功会引发精神障碍吗? 下一篇:什么是练养结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