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辨证论治
【概述】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经净后发热自然退净或稍退者,称为“经行发热”。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常伴发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本病属中医经行前后诸证范围。
【辩证分型】
1、气虚:经行低热持续,动则汗出,懒言少语,面色发白,经行量多,色淡质清稀。苔薄,舌淡,脉细缓而数。
2、阴虚:经期午后潮热,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眠。舌红干,脉细数。
3、血热:经前或经行发热,口干喜饮,溲赤便秘,心烦易怒,经量增多,色鲜红。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4、瘀热:经前或经行发热,经量多而有血块,或量少而不畅,经色紫暗,下腹胀痛拒按。苔薄,舌紫或有瘀点,脉涩而数。
【分型治疗】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 白术10克 陈皮6克 升麻9克柴胡6克 当归9克 仙鹤草30克 党参12克炙甘草3克 炒白芍10克 防风9克加减:发热形寒,营卫不和者,加桂枝6克、大红枣10枚,去党参、升麻;经行量多色谈者,加荆芥炭9克、旱莲草15克、生地炭15克、阿胶9克(烊冲)。
2、阴虚治法:滋阴养血清热。
青蒿10克 炙鳖甲12克(先煎)生地12克肥知母9克 地骨皮10克 丹皮10克 银柴胡9克 玄参12克 麦冬10克 泰艽10克 白薇10克 生甘草3克加减:低热口干,汗出热不退者,为气阴两虚,加党参12克、五味子9克、沙参12克、金银花9克,去黄芪、鳖甲、玄参;烦躁失眠者,加黄芩9克、山栀9克、夜交藤15克、柏子仁9克,或炒枣仁9克。
3、血热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加减。
丹皮12克 地骨皮12克 生白芍10克 熟地10克 青蒿9克 黄柏9克 茯苓10克 荆芥穗9克 麦冬9克 旱莲草15克 生地榆12克黄芩9克 当归9克加减:经行腹胀腹痛拒按者,加红藤12克、败酱草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去旱莲草、地偷;尿赤者,加六一散9克(包煎)、知母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10克(切)、桃仁6克。
4、瘀热治法:活血化瘀除热。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9克 红花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赤芍10克 熟地10克 川??子10克 延胡索10克 红藤15克 败酱草12克 丹皮10克加减:瘀热重者,加蒲公英30克、金银花9克。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7月21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7月21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7月21日快讯
- 更年期综合征
- 更年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