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耳鼻喉科 --> 耳科疾病 --> 旋耳疮 --> 旋耳疮的病因与诊断

旋耳疮的病因与诊断

旋耳疮,是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者多见于婴幼儿,因其黄水淋漓,浸淫成疮,故又名黄水疮、月蚀疮。

旋耳疮,是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者多见于婴幼儿,因其黄水淋漓,浸淫成疮,故又名黄水疮、月蚀疮。

病因病机

1、胎毒未尽,上熏于耳:孕母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之品,酿湿生热,内结于胎儿,加之育母进食脂腻,婴幼儿脾胃娇弱,运化失职,湿毒浸淫,复感风热湿邪,上攻耳窍,发为本病。

2、风热湿邪,浸渍于耳:多因接触某些刺激物、邻近部位之湿疮蔓延至耳部,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而诱发,以致湿热邪毒积聚耳窍,引动肝经之邪火,循经上犯,风热湿邪蒸灼耳部肌肤而为病。

3、血虚生风,化燥伤阴:病程日久,脾失健运,阴血耗伤,兼之余邪滞留,渗液淋漓不干,津液耗伤,导致血虚生风,风盛化燥,耳部肌肤失于滋润,以致耳部皮肤粗糙、脱屑、皲裂,缠绵难愈。

诊断

1、病史:可有外耳道流脓病史、家族过敏病史,或有接触某种物质等诱因或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等病史。

2、临床症状:外耳道、耳廓及其周围皮肤瘙痒、灼热感、微痛、流黄色脂水。患儿可表现为拒乳哭闹,烦躁不安,夜间尤甚。

3、局部检查: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后沟,甚至整个耳廓皮肤等患处出现边界不清楚的片状红斑,随着病情发展,在红斑及周围形成丘疹,抓破后渗黄色脂水、结痂。或见外耳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皲裂,甚则外耳道狭窄。部分可见皮肤红肿及疼痛,耳后臖核肿痛。

4、其他:有家族或既往敏史的患者可做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有助于确定致敏原。

本页关键字:旋耳疮的病因与诊断  旋耳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旋耳疮的辨证论治

>> 返回旋耳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