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链蛇
【出处】《纲目》
【拼音名】Chì Liàn Shé
【别名】赤链(陶弘景),赤楝蛇、桑根蛇(《纲目》),火赤炼(冻义《动物学》),火练蛇(薜德焴《系统动物学》),火赤链蛇(《脊椎动物分类学》),红斑蛇(《生物学通报》(2):8,1958)。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的全体。
【原形态】体长可达1.2米。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
【生境分布】栖于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地带。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凶暴,但无毒。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
【炮制】捕得后,打死,烧存性,研末用。
【功能主治】治慢性瘘管及溃疡。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于疮面;或以药线粘粉插入管内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结核性瘘管:将赤链蛇打死,置于瓦片上,以松柴烈火烧枯,研为细末过筛备用。用时按瘘管口径大小,用纸捻粘赤链蛇粉末插入;瘘管大时用纸捻或纱条粘药少许送入;对溃疡面可将赤链蛇末薄薄撒布于上,纱布包扎。每间隔2日换药1次(亦可酌情增减次数)。治疗80余例,皆治愈,但有2例复发。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摘录】《*辞典》
本页关键字:赤链蛇图 赤链蛇 赤链 赤楝蛇 桑根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
- 北京赵炳南中医药传承基金会揭牌
- 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第三届臣字门学术流派授医名大会举行
- 《上海市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发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