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图谱 --> 中药图谱 --> 余甘子

余甘子

余甘子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干。

余甘子

【药  材  名】余甘子

【英  文  名】emblic leafflower fruit

【拉  丁  名】Phyllanthus emblica L (油柑)

【别名】余甘子,余甘,庵摩落迎果,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榄子,喉甘子,鱼木果,滇橄榄,庵摩勒

【名称考证】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迎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志》)、橄榄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滇橄榄(《云南中草药选》)、庵摩勒(《南方草木状》)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

【药用部位】油柑、余甘子的果实。

【性味归经】苦甘,寒。 酸、甘、涩、凉 ①《唐本草》:“味苦甘,寒,无毒。”②《海药本草》:“味苦酸甘,微寒,无毒。”《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功效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

【功效主治】化痰,生津,止咳,解毒。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捣汁涂。内服: 3-9克,多入丸散服。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慎服。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药材产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果实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微显六瓣状,径约2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基部遗有圆点伏的果柄痕迹。质坚实,不易破碎,破碎后内显黄白色;种子不大。气微,味甜带涩。以干燥、饱满、无果柄及叶片掺杂者为佳。本品在云南地区有作橄榄使用者,参见“橄榄”条。

【古籍考证】出自《唐本草》; 南方草木状①《唐本草》:“庵摩勒生岭南。树叶细似合昏,花黄,实似李柰,青黄色,核圆,六、七棱。中仁亦入药。”②《本草图经》:“庵摩勒,个二广诸郡及西川山谷中皆有之。木高一、二丈,枝条甚软,叶青细密,朝开暮敛,如合欢夜合而叶微小,春生冬雕,三月有花,著条而生如粟粒,微黄,随即结实作关,每条三两子,至冬而熟,如李子状,胄白色,连核作五、六瓣,干即并核皆裂。”

【化学成分】果实含大量维生素C(1.0~1.8%),且含量稳定。尚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Glucogall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鞣料云实精(Corilagin)、原诃子酸(Terehebin)、诃黎勒酸(Chcbtllagicacid)、诃子酸(Chebulinic acid)、3,6- 二没食子酞葡萄糖(3,6- Digalloylglucose)。干果含粘酸(Mucie acid) 4~9%。果皮含没食子酸和油柑酸(Phyllemlblic acid) 等酚类酸。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搁酸3.0%,肉豆 蔻酸1% 等。本品以个大、肉厚、回甜味浓者有为佳。 果实含鞣质45%,未成熟果实含鞣质30%~ 35%,其中分离得诃子酸(chebr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鞣云实素(corilagin)、原诃子酸(terchebin)、诃子裂酸(chebulicacid,split acid)及没食子酸、鞣花酸。另含余甘子酸(phyllemblic acid)、余甘子酚(emblicol)、粘酸(mucie acid),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1.0~1.8g/100g)。

【参考出处】《唐本草》,《本草图经》

本页关键字:余甘子图  余甘子  余甘  庵摩落迎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三叉苦        下一篇:友水龙骨

>> 返回中药图谱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