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的炮制方法
槐角又名槐实。载《神农本草经》。系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的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1.槐角《雷公炮炙论》:“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圣济总录》:“拣令净,水洗过,放干。”《普济方》:“为末,洗,切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幺杂质,筛去灰屑,长角折断,用时捣碎。
2.蜜槐角:取净槐角,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再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喷酒均匀,再炒至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晾凉。用时捣碎。槐角每100kg,用炼蜜5kg。
3.槐角炭:《备急干金要方》:“烧灰。”《本草述》:“炒黑色。”现行,取净槐角,置炒制容器内,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槐角呈连球状豆荚形,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种子肾形,棕黑色;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蜜槐角鼓起,色泽加深,有光泽,略带黏性,味稍甜。槐角炭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味苦。
【炮制作用】槐角性味苦,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能。生品清热凉血力强,用于血热妄行出血症,肝火目赤,肝热头痛,眩晕,阴疮湿痒;亦用于肠热便血和痔肿出血。如治血热出血的槐子丸(《太平圣惠方》);肝火目赤的明目槐子丸(《太平圣惠方》)。蜜槐角苦寒之性减弱,并有润肠作用,用于便血,痔血。如治痔漏便血的脏连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槐角炭寒性大减,并有收涩之性,长于收涩止血。用于便血疼血崩漏等出血症。
【炮制研究】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后,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凡使,用铜锤捶之,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薰过用良。”唐代《颅囟经》炒令香,《备急干金要方》烧灰。宋代《圣济总录》:“拣令净,水洗过,放干,慢火上麸炒令焦微似墨黑色。”《普济方》:“为末,洗,切碎。”明代《鲁府禁方》:“煮熟,去皮,炒。”《万病回春》:“黑牛胆汁浸透,瓦上焙干。”
唐以后单炒法和麸炒法是炮制的主流,古方中亦以炒黄品用得较多。近代只延续了炒法和蒸法,而以炒法为常用;蜜炙法为近代新出现的一种炮制方法,因痔疮患者多兼便秘,故蜜制一可缓和苦寒之性,二可滋润通便。
槐角中芦丁含量较高。经过炒、蜜炙、炒炭后,芦丁含量较生品稍高;但温度超过215℃时,芦丁全部分解。浸出物测定结果表明,若加热温度过高,炒炭直至烧灰,浸出物含量下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槐角不同炮制品中芦丁的含量,结果炮制后增加,以槐角炭增加最多。生品7.42%,炒品8.85%,炭品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