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疫气

疫气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疠气”、“疫毒”、“戾气”、“毒气”、“异气”、“杂气”、“疫疠之气”、“时行疫气”、“乖戾之气”等。

  (一)疫气的概念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疠气”、“疫毒”、“戾气”、“毒气”、“异气”、“杂气”、“疫疠之气”、“时行疫气”、“乖戾之气”等。疫气可通过空气、接触等途径,经口鼻、皮肤侵入人体而致病,如饮食、血液、虫兽叮咬、皮肤接触、性传播等均可成为感染疫气的途径。由疫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疫气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如天花、鼠疫、霍乱、结核病、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黑热病、斑疹伤寒、回归热、性病、血吸虫病等等,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许多传染病。

  (二)疫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疫气致病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疫气可通过空气、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处在疫气流行地区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只要接触疫气,都有可能发生疫病。当然疫气致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故《诸病源候论》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疫气毒力颇强,致病作用强烈,潜伏期较短,常夹火热、湿毒、瘴气等秽浊之气侵犯人体,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危笃的特点。疾病过程中容易内陷生变、扰神、生风、动血,损害心、肾、肝等重要脏腑,出现种种重笃症状。如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病情加重,易致死亡。如《瘟疫论·杂气论》所说:“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疫气致病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引起一种疫病,即所谓“一气一病”;而且,每一种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例如痄腮,无论男女,都表现为耳下腮部肿胀。故《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4.致病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疫气致病具有物种感受的特异性,《瘟疫论·论气所伤不同》说:“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指出不同的疫气,对人和动物的伤害不同,有的只在某种动物中传播,有的只在人类中传播。另外,不同的疫气对机体的不同部位具有特异的亲和力,作用于何脏何腑、发为何病,具有特异的定位特点,从而在不同的部位上产生相应的病证。如《温疫论·杂气论》所说:“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此外,很多患者在得了某种疫病后,会对该种疫气产生一定的抵抗力,短时间或终生不发此病,明代医家据此采用“痘衣法”、“鼻苗法”等来预防疫病的流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通过中东而传入欧洲,成为19世纪初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的基础。

  (三)影响疫气产生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1.气候因素

  气候反常变化,如久旱、酷暑、水涝、湿雾、瘴气等,皆有利于疫气的孳生和传播,导致疫病的流行。《证治准绳·伤寒》说:“时气者,乃天疫暴疠之气流行,凡四时之令不正者,乃有此气行也。”

  2.环境和饮食卫生

  环境污染是疫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水源、空气的污染,均有利于疫气滋生和传播。同样,食物污染、饮食不洁也可引起疫病的流行,如临床上见到的疫痢、疫黄即可由疫气直接随饮食进入体内而致病。

  3.预防隔离不力

  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预防隔离工作不及时,往往可使疫病流行。因此,及早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是防止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环节。《松峰说疫》明确指出:“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器皿送于无疫之家;而无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疫气  强烈传染性  外感病邪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外感病因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