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五行学说的形成

五行学说的形成

对五行学说的形成,古今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定论。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学术界还在关注的课题之一。

五行学说的形成,古今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定论。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学术界还在关注的课题之一。纵观历代学者所论,可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

1.五方说

人类空间意识的起源基础是方位观念。一般认为殷商时代已有了五方观念,甲骨文虽没有明确的五方概念,但对于四方及四方风的记述已经很明确,殷人把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而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举,用五方总括整个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的划分,在古代有着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它意味着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混沌生活状态,第一次把自己的生存放在一个规则的、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之中,把自己的思维、认识确定在有条不紊的空间系统中,使一切客体对象都能在这个系统中秩序化、结构化。因此,五方观念的形成,就可以作为一种原型模式,规定、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形成五方分类配位信仰,此为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五季说

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以立五行。”《管子·五行》说:“昔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均认为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而创立。五行的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变化。《管子·五行》载五行历遗义,将一年 365日分为五段,以木、火、土、金、水分别统配,并重构五气流行图,按五行相生依次流转。班固《白虎通德论》指出:“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也认为五行就是五个时节。

3.五星说

上古时代,星相知识较为普及,所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 ’,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戌卒之作也;‘龙尾伏晨 ’,儿童之谣也 ”(顾炎武《日知录·天文》)。古人在观察天体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肉眼可观察到的水、金、火、木、土五星有规律的运动,此五星又称为辰星、太白星、荧惑星、岁星和镇星(或填星),认为五星是五行的根源,而且五星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汉书·艺文志》所说:“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西汉末的纬书《河图括地象》说:“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即相对于地上五座大山来说,天上有五大行星即五行,五行的初义就是指五星的运行。

4.五材说

五材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生产生活必需的具体物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又如《尚书·洪范》注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更具体地表述了五行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需的思想。《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云:“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国语·鲁语》说:“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其中所说的“五行”,就是指五材。《国语·郑语》曰:“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即金、木、水、火与土发生关系,土是中心,由此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五材则成为构成其他物品的最基本的五种元素。

一般认为,五行作为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记载了五行的名称、次序、性质和作用,但没有涉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孔颖达注则指出:“(五材)言五者,多有才干也。谓之五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可见由“五材”易名为五行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五方说  五季说  五星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五行学说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