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鉴别 --> 巴戟天的鉴别方法

巴戟天的鉴别方法

巴戟天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用于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少腹冷痛、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病症。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巴戟天为藤状灌木。根肉质肥厚,圆柱形,不规则地断续膨大呈念珠状。小枝幼时被短粗毛,后变粗糙。叶对生,叶柄长4~8mm,叶片长圆形,长6~10cm,宽2.5~4.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上面被稀疏粗伏毛,下面沿中脉被粗短毛,脉腋具短束毛。花序头状,3至数个伞形排列于枝端,头状花序有花2~10朵,花冠白色。核果近球形,熟时红色。花期4~7月,果期6~11月。野生于山谷、溪边或山地疏林下疏松而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已改家种成功。

产地与分布 主产广东高要、德庆、广西百色、苍梧及福建等地。原为野生,现多为家种,销全国。

鉴别要点 巴戟天的特征有四:一是根呈扁圆柱形而稍弯凸;二是具纵皱及深陷横纹,外皮溢缩断裂处常露出木部;三是质坚韧,木心细而韧,难折断;四是断面肉厚紫色或蓝紫色,味甘微涩。混伪品可按品种描述核对区分。

经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生山谷。”②梁?《名医别录》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③陶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白黑,用之打去心。”④唐?苏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亦同,以连珠多肉厚者为胜。”⑤《大明本草》曰“紫色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⑥宋?寇宗奭曰:“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抽去,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也。今人欲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⑦苏颂曰:“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但不及蜀川者佳,多生竹林中,叶似麦门冬而厚大,至秋结实。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采时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种山葎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而理小暗者,真也。真巴戟嫩时亦白,干时亦煮治使紫,力劣弱耳。⑧明?《本草蒙筌》:“巴戟天。江淮虽有,巴蜀独优。多生深谷茂林,叶厚凌冬不瘁。故俗名二蔓草,又名不凋草也。凡人药剂,采根明干。宿根色青,嫩根色白,用之功相若,但选肉厚连珠。根原有心,干缩自落。人或抽摘,中亦空虚,非自有小孔耳。即今方家,惟以中间紫色者为良。或用黑豆、煮汁沃之。紫虽做成,气味殊失。或又采山葎根,染紫假充,但不可不细察也。”⑨清?《本草从新》:“巴戟天,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微有白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蜀产佳。”⑩《增订伪药条辨》:“巴戟天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产蜀地者佳。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近有以山豆根混充者,山豆色白性寒,或醋煮以乱之,则误人不浅矣。又炳章按:巴戟肉,广东出者,肉厚骨细,色紫心白黑色者佳。江西出者,骨粗肉薄,略次;浙江台州宁海县出者,名连珠巴戟,择其肉厚软糯、屑少,去骨用肉亦佳。”

快速鉴别 根呈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具纵皱及深陷横纹;有的溢缩或外皮横向断裂露出木部,形成连珠状或节状,长短不一,直径0.5~0.8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的微带紫色。质坚韧,折断面皮部厚约5~8mm,紫褐色,有的微带紫色,木部齿轮状,圆柱形,坚韧,黄白色。味甘微涩。品质以根条粗壮、连珠状,肉厚色紫,木心细者或抽去木心者为佳。

本页关键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延胡索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识别真假八角茴香

>> 返回中药鉴别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