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X -->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用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处方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3钱,生地3钱,桃仁4钱,红花3钱,枳壳2钱,赤芍2钱,柴胡1钱,甘草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牛膝3钱。

【现代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时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仲,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黯黑,脉涩或弦紧。现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痛、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确有瘀血在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药理作用】①抗凝血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77;2:79):本方因具有理气活血功效,故用于各种病因的感染、休克、创伤、大面积烧伤、外科大手术后、输血反应、子痫、死胎、胎盘滞留等并发的急性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实验证明,本方不能延长血液复钙时间,也不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但能抑制ADP所致血小板聚集,并能促进血小板解聚,因此有助于血瘀患者血液学异常的改善。此外,对于由门静脉注入二氧化钍封闭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家兔,其吞噬廓清凝血酶的能力,本方(静脉注入)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经测定肝静脉上方的腔静脉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实验动物无明显变化,而对照动物则锐减。表明本方可能使被封闭的肝脏巨噬细胞复苏而显示对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激活,提示本方能加速DIC时血液中的促凝血物质及被激发的凝血因子等的清除,全部或部分消除了形成急性DIC的触发因子,从而抑制DIC。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4):实验证明,本方有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效果,能提高实验动物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清除。但水煎剂与醇提剂在作用时间上有所不同,水煎剂的促进作用可保持8小时以上,醇提剂至8小时时已无效,但20及24小时后重又呈显著促进作用,而此时水煎剂巳无效。

【临床应用】1.胸不任物: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7年,召余诊之,此方5付痊愈。

2.胸任重物:一女22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2年,余亦用此方,3付而愈。

3.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眩晕:自1976年至1982年间,收治32例患者,均经脑血流图、眼底检查、血脂测定,并结合病史,排除其他病因的头痛眩晕。本组男25例,女7例。年龄35-39者4例,40以上者28例。症状以头痛眩晕为主,伴有失眠健忘,四肢麻木。其中显效12例(头痛眩晕消失,其他症状骤减或消失,脑血流图检查有明显改善或正常);有效17例(头痛基本控制,眩晕偶发且微,其他症状减轻,脑血流图亦有改善);无效3例。

4.顽固性失眠:患者男性,42岁,顽固失眠2年余,伴头晕且痛,下肢常麻木。曾用氯丙嗪、异丙嗪、巴氏合剂等多种镇静安神剂治疗,初虽有效,久则无效。中药已用过归脾,交泰、温胆之类亦无效。患者面色黧黑无华,神痿,皮肤甲错,胸背有汗斑,舌质略紫,舌苔黄腻,脉弦细有力。治用本方加磁石。服1剂后患者精神反而兴奋,难以入眠,第2剂始见效,7剂后头晕头痛明显好转,原方去磁石续服14剂。每日能安眠,其他症状亦渐消失。后以补心丹调理。

【各家论述】1.《医林改错注释》: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又能开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血府逐瘀汤  痛经  肌肤甲错  瘀血发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血康口服液        下一篇:雪梨浆

>> 返回中药方剂X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