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痞证”“吐酸”“嘈杂”“呕胆”“胆瘅”的范畴。患者平素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致使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失职,遂致胆胃相互制约失常,胆汁反流入胃;或情志不调,造成肝胆疏泄失职,气机失郁滞,挟胆液上逆犯胃,从而症见呕恶酸苦、胃脘灼热、痞满等。
临证取百会、内关、四白、太冲、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并将背部充分暴露,医者用手拇指指腹,以胸6、7椎为中心,分别向上3个椎节、向下5个椎节按压寻找明显痛疼点或有结节、条索状物处,再用左手迅速将罐拔于此处,留罐10分钟后起罐。患者改为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向前刺百会穴,用指甲由针尾远端向近端刮针柄9次。直刺内关、四白各0.8寸并缓慢捻转1分钟。直刺太冲穴0.8寸施以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再行提插泻法后起针。拔火罐每周两次,针刺每天一次。
有研究证实针刺四白穴对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效甚至优于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足三里穴。解剖学上与调控胃肠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的交感神经阶段主要分布在胸3至7椎节段。胸6至10椎节段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当该区域异常刺激到椎体周围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自主神经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出现胃肠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增多的反流症状。通过在以胸6、7椎为中心,分别向上3个椎节、向下5个椎节寻找疼痛点或结节、条索状物处,然后在该处拔火罐,利用负压刺激起到畅通督脉、柔肝健脾的功效。
百会位于巅顶,为诸阳脉之会,入络脑,该穴又是督脉的要穴,督脉总络诸阳与肝、肾联系密切,针刺有调节全身气机、安神镇静的作用。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针刺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宽中、理气镇痛之效。太冲穴为肝经原穴,针刺泻法可调畅气机、平肝熄风、疏肝解郁。
上一篇:温肾健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 下一篇:小柴胡汤君药是柴胡、黄芩、党参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中药诗赏析--黑胡椒
- 半枫荷助诸葛亮七擒孟获
- 三春湿黄精 一食生毛羽
- 浅谈国医与儒学的同源性
- 甘肃省首届“凌云杯”血液肿瘤病病例大赛圆满举办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