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本草纲目》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本草纲目》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本草纲目》首列“释名”专项,开药名阐释之起端。纵观本草文献,专立“释名”之项,是《本草纲目》首创,亦为《本草纲目》书名确立的重要依据。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首列“释名”专项,开药名阐释之起端。纵观本草文献,专立“释名”之项,是《本草纲目》首创,亦为《本草纲目》书名确立的重要依据,诚如《本草纲目》序云:“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本草纲目》凡例亦曰:“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此谓“正名”即明确辨证其名分,突出药物释名之主题,“释名”项将药物之名大字书写,且论述涉及内容之丰富,联系之广泛,不仅包含历代本草等书籍所载之相应药物异名,而且多记录有李时珍的实际考证分析,使人读而知药物古今名称之沿革,以及异名产生的原因,真可谓开释名之先河,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根据药物功用释名

李时珍考察药物的主要功效,并采用其功效进行释名,针对药物本身作用进行命名的阐释,可谓恰如其名,使人知其药物之名即知其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续断:“【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在此引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说明续断又有接骨、龙豆、南草之异名。并解释其名续断,乃是因其具有续折接骨之作用而,以其功用而得其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远志:“【释名】苗名小草《本经》,细草《本经》,棘菀《本经》,葽绕《苏颂》。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在此援引《神农本草经》记载,以及苏颂之说,解释远志又有小草、细草、棘菀、葽绕等异名,解释远志因具有益智安神之功效而得其名。

根据药物性状释名

中药的性状,包括药物的形状、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将药物的性状作为依根据,亦是《本草纲目》释名的主要方面。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百部:“【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目》。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在此援引《日华本草》《本草纲目》记载,解释百部的别名为婆妇草、野天门冬。说明因其根部的根多,且连续排列之形状如同队伍,故而命名为百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钓藤记载:“【释名】弘景曰:出建平。亦作吊藤。疗小儿,不入余方。时珍曰: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或作吊,从简耳。”在此陶弘景之说,提出钩藤的正名为钓藤,其别名为吊藤,李时珍指出。因其有刺形状如钓钩,而命名为钓钩,又简称其为吊。

根据药物气味释名

药物之气味与其形状,亦是《本草纲目》对于药物释名的依据。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乌药:“【释名】旁其《拾遗》,鳑魮《纲目》,矮樟。时珍曰:乌以色名。其叶状似鳑魮鲫鱼,故俗呼为鳑魮树。拾遗作旁其,方音讹也。南人亦呼为矮樟,其气似樟也。”首先,援引《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记载,介绍乌药的别为旁其、鳑魮、矮樟。然后,李时珍解说“乌”字之意,昭示其从其色命名。再者,从乌药之叶子的形状似鳑魮鲫鱼,故而俗称为鳑魮树;并说明别名旁其,乃是方音之讹传。尔后,直言南人亦称乌药为矮樟,则因其气味芬芳似樟木故而名之。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辛夷:“【释名】辛雉《本经》,侯桃同木笔《拾遗》,迎春。时珍曰: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藏器曰:辛夷花未发时,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桃。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在此,首先援引《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记载,介绍辛夷的别名,即辛雉、侯桃同木笔、迎春。继而,从“夷”字同“荑”字义为解。再者,从其形状如苞初生,而其性味如荑而味辛解释其名。进而引陈藏器之言,说明辛夷花未发之时,气苞如小桃子且有毛,故而又名侯桃。其初发之时,形状如笔头,因而北人又称其为木笔。

根据药物隐喻释名

《本草纲目》亦根根据药物的形状、特性、颜色等,并结合药物的主要功用进行释名。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当归记载:“【释名】乾归《本经》,山蕲《尔雅》,白蕲《尔雅》,文无《纲目》……时珍曰: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首先,援引《神农本草经》《尔雅》记载,叙述当归别名,即乾归、山蕲、白蕲。《本草纲目》又称为文无。李时珍从当归本非芹类,然而因其花叶形状似芹,故而有芹之名。结合当归具有调血之功用,为女人疗病之要药,且蕴含思夫之意,故而有当归之命名。并言其描述,恰如唐诗所谓,胡麻好种无人种,正与归时又不归之旨意相同。再者,引述当归善治妊娠及产后恶血上冲,气血昏乱等,取效快捷。其作用在于使气血各有所归,表明当归因其功用而得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三七记载:“【释名】山漆《纲目》,金不换。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解说《本草纲目》记载其别名为山漆、金不换。李时珍对于有人从其叶之分布状态为左三右四,故而名为三七之说,指出其言恐怕不然。继而,结合三七之功效,指出三七本名为山漆,乃是描述其具有愈合金疮刀伤之功,作用犹如漆之粘物,认为此说与其命名贴近。再者,解释三七为金不换,乃是言其贵重而名之。

根据生长季节释名

依根据药物之生长季节、生长的地方,以及药物的功用等特性,对药物进行释名,乃是《本草纲目》释名项的重要内容。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款冬花记载:“【释名】款冻郭璞(注),颗冻《尔雅》,氐冬《别录》,钻冻《衍义》,菟奚《尔雅》,橐吾《本经》,虎须《本经》。时珍曰:按《述征记》云,洛水至岁末凝厉时,款冬生于草冰之中,则颗冻之,名以此而得。后人讹为款冬,乃款冻尔。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宗奭曰: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故世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首先,援引《尔雅》《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等记载,介绍款冬花为其正名,其别名为款冻、颗冻、氐冬、钻冻、菟奚、橐吾、虎须。继之,李时珍分析相关文献,指出至岁末时节,天寒地冻,而款冬生于草冰之中,其名以此而得,故称为颗冻。后人讹传为款冬,乃是名为款冻。尔后,从字义看,“款”者乃至之意,因其至冬而有花。寇宗奭所云,百草之中,唯有款冬花罔顾冰雪,最先迎春,故而世人称为钻冻。因其虽位于冰雪之下,然而至时亦生芽,故春季时节,人采其以代蔬菜食用。而入药取其要用,则须微见花者为良。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菖蒲记载:“【释名】昌阳《本经》,尧韭、水剑草。时珍曰: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则菖蒲、昌阳又取此义也。”援引《神农本草经》记载,说明昌阳、尧韭、水剑草为菖蒲的别名。李时珍解说,菖蒲二字的本义,乃是蒲类之昌盛者,故而称为菖蒲。又引用《吕氏春秋》云,在冬至节气之后五十七日,菖浦开始生长。因菖乃是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开始耕种,故菖蒲、昌阳之名,则又是取此义而得其名。

根据药物来源释名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芎?记载:“【释名】胡?《别录》,川芎《纲目》,香果《别录》,山鞠穷《纲目》。时珍曰:芎本作营,名义未详。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以胡戎者为佳,故曰胡芎。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川芎的正名为芎?,援引《名医别录》等记载,其别名有胡?、川芎、香果、山鞠穷等。其一,从字义而言,人头穹窿穷高,具有高向上之特点,为天之象,而川芎药性上行,擅长治疗头脑诸疾,故而有芎?之名。其二,从药物产地而言,其以胡戎者为佳,故而称为胡芎。其三,古人因川芎之根节形状如马衔,故称之之马衔芎?。其四,后世因其形状如雀脑,而称之雀脑芎。其五,究其来源,其出于关中者,称为京芎,亦称西芎;出于蜀中者,称为川芎;出于天台者,称为台芎;其出于江南者,称为抚芎。可见,皆是因其产地而得名。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安石榴:“【释名】若榴《广雅》,丹若《古今注》,金罂。时珍曰: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在此援引《广雅》《古今注》,说明安石榴的别名为若榴、丹若、金罂。李时珍解说,榴者瘤,红色的果实垂挂如赘瘤。继而,引《博物志》记录,此物为汉张骞出使西域,携带安石国榴种以归,故而名安石榴。

根据药物译音释名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胡桃记载:“【释名】羌桃《名物志》,核桃。颂(苏颂)曰: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时珍曰: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书名播罗师。”核桃在《本草纲目》的正名为胡桃。释名项援引《名物志》,解说其别名,如羌桃、核桃。继而,苏颂之言,此果本出于羌胡,乃是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其种,将其种植于秦中,逐渐推广种植,故而名之。再者,李时珍解说,此果外有青皮肉包裹,其形状如桃,胡桃乃是其核。羌音呼核如胡,其名称或以此相关。或称作核桃。因梵书名播罗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胡黄连记载:“【释名】割孤露泽。时珍曰: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割孤露泽,胡语也。”首先介绍其别名为割孤露泽。李时珍解说,胡黄连性味功用,与黄连相似,故而名之。割孤露泽,际为胡语。此乃是根根据药物之外来译音及性味功用释名。

根据药物颜色释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紫菀记载:“【释名】青菀《别录》,紫蒨。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在此援引《名医别录》,介绍青菀、紫蒨,乃是紫苑别名。然后直接解说因其根色紫而柔软,故而名为紫苑。可见,此乃将药物名之字义,巧妙地融入了其药名的阐释。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白薇记载:“【释名】薇草《别录》,白幕《别录》,春草《本经》,葞音尾,骨美。时珍曰: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葞,春草也。薇、葞音相近,则白薇又音之转也。”首先,陈述白薇的别名,在《名医别录》称为薇草、白幕,《神农本草经》名为春草。然后,依根据微为细之意,并联系其根细而白,从白薇之形状与颜色解释其名。再者,援引《尔雅》所云,葞,乃为春草;薇与葞之音相近,并指出白薇又音之转。从形状与颜色结合音训之角度,对白薇之别名进行阐释。

从药物的功用、性状、颜色、气味、生长与季节、产地与来源等,分析药物得名之缘由,以及药物的命名演变,使人读而知其古今名称之变化、异名产生的原因,并有转音、谐音、字义的解析、古代避讳的阐释等,体现其训诂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其训诂方法与药物的功用与特性等巧妙结合,且拓宽了药物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本页关键字:本草纲目  释名  药物功用释名  药物性状释名  药物气味释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手法治疗失眠加颈肩背痛        下一篇:加味败毒汤祛风胜湿、宣肺解表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