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荣:温通并用疗胸痹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云:“心阳,阳中之阳也。”谓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仲景论胸痹,着重于阳虚和痰湿,所列方剂大多以温通阳气、除痰宣痹为主。
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思荣荟萃名家思想,以“温”“通”二法并用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
孙某,女,67岁,2010年10月因“胸闷,心前区刺痛2年余,加重3天”来诊。患者2年前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平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等药,但疗效不佳,胸痛症状仍时有发作。近3日,因天气变化自觉心前区刺痛明显,心悸时作,手足不温,面色晦暗少泽,夜尿多,失眠多梦,夜间难以平卧,舌红,苔白腻,脉沉结代。查心电图示:ST-T改变,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辨证:胸阳不振,痰浊内阻之胸痹。
治法:通阳宣痹散结,祛痰通络。
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瓜蒌20克,薤白20克,桂枝6克,川厚朴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2克,生牡蛎30克,陈皮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服1剂。连用15剂后,患者胸前区刺痛明显好转,睡眠改善。随症略加减,继服10剂,诸症消失,心电图ST段下移亦略有恢复。
按:胸痹之症,其根本病机在胸阳不振。本例患者,即胸阳不振,则鼓动血脉无力,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心脉,故见胸部痞闷或胸膺部疼痛。胸阳不运,则津液不能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心血运行不畅,以致心前区刺痛明显。故当用《金匮要略》瓜蒌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痹、行气祛痰。方中以瓜蒌、薤白、桂枝宣痹通阳开结,以厚朴泄浊降逆,以陈皮、茯苓健脾化痰,六药合用,既宣上焦之阳,又导中焦之滞,且能化下焦之阴,使三焦之气通畅。又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加熟地滋阴,加酸枣仁、远志益气宁心安神,生牡蛎定悸,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气行、浊降、结散、阳通,则胸痹自愈。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