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下)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下)

致病因素 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跌、打、扭、挫等。

辨病因病机

包括致病因素与病理机制。

1、致病因素 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跌、打、扭、挫等。

2、病理机制 包括卫外功能失职,正邪相争,开合失司,官窍与肢体关节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正气损伤,脏腑的阴阳气血精津亏虚,功能低下,或不能振奋精神,温养经脉,固密肌腠,鼓动血行,或不能化生气血,敷布精微,荣养肌肤,滋养窍道,充盈血脉等。

辨其他

1、病期与病变发展阶段 包括初期-病变开始阶段;前期-病变发展阶段;中期-病变深重阶段;后期-病变恢复阶段。

2、病势 包括病变的顺与逆,病势的急与缓,以及病情逐步加重与渐趋缓解等。

3、邪正的消长变化 包括正盛邪实、邪实正虚、正虚邪微、正气亏虚。

一般说来,病位在表、半表半里与病位在里的初、前期,多正盛邪实或邪实正虚阶段,或邪气侵袭、卫外失职、正邪相争,或邪气郁滞、正邪分争,或邪气壅滞、正邪剧争,或邪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官窍与肢体经络关节不利、脏腑功能失调等为基本病机,其性属实或虚实夹杂而以邪实表现为主;而病位在里之传变后期,多正虚邪微或正气亏虚阶段,脏腑功能低下,正气耗散,或不能振奋精神,温养经脉,固密肌腠,鼓动血行,或不能化生气血,敷布精微,荣养肌肤,滑润关节,滋养窍道,充盈血脉等为基本病机,其性属虚或虚实夹杂而以正虚表现为主。

这样,通过对病位、病性、病因病机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辨别,以确定其具体证型。

因此,辨证是判断病位与病性,分析病因病机,了解病变趋势、病期与病变发生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邪正消长变化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一个完整过程。

结语

1、实现寒温统一,规范辨证理论,事关当前,影响未来。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结束外感病学的一分为二,就给规范辨证理论扫清了障碍;建立一个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就为实现寒温统一铺平了道路。它们是备受争议、屡遭质疑的一对,在外感病学一分为二、辨证理论不统一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难以独善其身。

2、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制定具体治法的基础,是选方用药的依据,它是确定各种不同病症中具体证型的一个过程。完整掌握“辨证”理论,一是要清楚怎样辨,即辨证的依据是什么?一是要清楚辨什么,即辨证的内容包括哪些?

(1)辨证的依据 四诊所获得的与辨证相关的各种资料。

(2)辨证的内容 包括病位与病性、病因病机、病势、病期与病变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邪正消长变化等。

在辨具体病位的过程中,除官窍、脏腑、皮肤、肌肉、骨骼、胞宫、经络关节等显性病位外,须依据中医脏腑(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脏腑与官窍等)相关理论,找出隐性病位。要明确病变在哪个或哪些具体部位,是单发还是涉及两个或几个不同的具体部位,是脏腑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或影响官窍、皮肤、肢体经络关节等,还是官窍、皮肤、肢体经络关节等部位的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累及或影响相关脏腑等。

特别是眼耳鼻喉科、妇科、皮外骨伤等病症,除显性病位外,须找出隐性病位,即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哪些脏腑或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如常见的湿疹,其显性病位在皮肤,但多数情况下与脏腑密切相关,或因肺热壅盛,或因脾胃湿热,或因肝胆湿热等,其中,“皮肤”是显性病位,而“肺、脾胃、肝胆”等则属隐性病位。

3、一个完整的辨证过程,包括辨病位(具体病位和表里病位)与病性(寒热属性和虚实属性),病因病机(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病势(缓、急,是进一步发展、加重、恶化,还是逐步趋缓、减轻、好转),病期与病变发生发展阶段(病变所处的病期或阶段,如初期-病变开始阶段,前期-病变发展阶段,中期-病变深重阶段,后期-病变恢复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邪正消长变化(正盛邪实、邪实正虚、正虚邪微、正气亏虚)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辨别不因病症的种类(外感病症、内科杂症、妇儿科病症、皮外骨伤病症等)不同而改变。

4、将表、半表半里认为病属太阳(或肺卫)与少阳(或膜原),或把里热实与阳明(或气分、营分、血分)、里虚寒(热)与三阴(或肝肾)相联系的观点,即对应所谓的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实属以偏概全、脱离实际。至于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精津与官窍、脏腑、肢体经络关节等相割裂,或把官窍、脏腑、肢体经络关节等与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精津相分离的结果,也必然是顾此失彼。

本页关键字:医案心得  整合伤寒温病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