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五行学说”看中医汲新能力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而真正把阴阳五行上升为学说,则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们。因他们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广泛将它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而得名“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为先秦学派之一。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最早在神农时期,人们就有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日月(阴阳)升降为标准的作息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贤哲们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用其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如《管子·乘马》称“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道德经·四十二》谓“万物负阴而抱阳”, 《周易·系辞》称“一阴一阳之谓道”,《春秋繁露·阴阳义》中的“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等。
《尚书·洪范》中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与《尚书》同时期的着作《国语》则提出了五行“相杂”而构成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日月变迁,世运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可以看出,春秋战国之前,阴阳五行的概念和应用已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涉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阴阳家邹衍们的归纳、总结下形成了新的阴阳五行学说模式。而在春秋战国之前,中医基本处在经验医学阶段,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理论体系也还十分不成熟,所以这时的中医既不能入“流”,更不能成“教”。邹衍的阴阳五行学派形成后,阴阳五行学说才逐渐被运用于医学领域,使抽象的哲学与具体的医学相结合,使其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医学思辩内涵,中医学也才名正言顺地在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史上独立树起了一帜。
医学是一门复合型学科,不可能脱离其他学科的养分和成果而独立发展。即使在今天,西医学如果不享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学科的成果,也是寸步难行的。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也印证了这一规律,中医理论中除吸收了阴阳家的理论外,还吸收了很多儒家、道家、墨家、农家和兵家的理论,而这正是中医的长处所在,它不像其他流派,互相诘难,其理论很难揉和在一起。中医却能集合各家之长,只要对医家说理有帮助,对病人康寿有好处,就能通过医家们的理解、释译、接受和创造性的的转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理论,皆能为我中医所用,最后成为“不流不教,自成一家”的医家,传统中医的极大包容性和汲新能力,最终使其成为了中国科技史上一颗最为璀灿的明珠。
本页关键字:医案心得 阴阳五行学说 看中医汲新能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院发展应求专求精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