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四维一体才是中医完整的辨治体系

四维一体才是中医完整的辨治体系

由于中医理论的特殊性,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突出辨证论治特色无疑也是正确的。但保持特色与“四维一体”不矛盾,中医发展了,才有特色可言。

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和对症治疗,是四种有着不同内涵的辨治方法,虽互有区别,却互相联系,是对病人的一个问题,或者互相影响的几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的不同方法,四者谁也代替不了谁,所以叫“四维一体”。

由于中医理论的特殊性,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突出辨证论治特色无疑也是正确的。但保持特色与“四维一体”不矛盾,中医发展了,才有特色可言。

中医理论对现代检查指标进行整理总结,赋予这些检查指标中医学含义,有意识地从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中汲取营养,充实四诊内容,不断丰富辨治理论,才是中医人的职责所在。

最近,有些文章提出辨证论治的种种局限性,从学术角度讲,这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中医辨治疾病不止辨证论治这一种方法,还有与辨证论治具有并列关系、并且同样常用的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三种辨治方法,“四维一体”才是中医辨治体系的全部内涵。“全能”的辨证论治和“无能”的辨证论治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辨病论治

有病始有证,岂可舍病谈证

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在辨证论治专书《辨证论治研究七讲》中说:“由于近代中医不少人强调‘辨证’,不太重视‘辨病’,因此,现代不少同志对中医的病名已经不太熟悉。”并表列中医病名近二百个,认为中西医的辨病虽不一样,但都有辨病论治。《赵锡武医疗经验》说:“辨证不能离开病之本质……有病始有证,而证必附于病,若舍病谈证,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临床上,有时仅用辨证论治,会有“盲人摸象”之感,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有明确原因的具体的疾病,有人统计中医证型几十种,中医病名十几个,若对一个病人,仅仅用中医一个证型进行表述,难以理清头绪。再如中医的头痛、吐血、眩晕、吞酸、耳鸣、不寐、狂证等疾病,都有肝火上炎证,西医的胆囊炎、肝炎、阴囊炎、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症等病,都有中医肝胆湿热证,但不同的病,其病因、转归、预后会有不同,因此,用药也不会完全相同。可见,临床辨证论治有时离不开辨病论治。

审因论治

证同而因不同,治当各异

《素问·征四失论》曰:“治病不问其始……何病能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神农本草经》说:“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可见古人非常重视病因学治疗。

如血虚证,可由思虑过度、劳倦内伤、脾胃素虚、久病失养,或失血过多诸种原因引起,就失血而言,也有咯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等原因的不同,不会有哪个中医治疗血虚证不根据病因只根据证候处方用药。对湿热证的治疗,叶天士说“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既然辨证论治,湿与热当同等对待,为什么以祛湿为先,为什么湿祛则热孤,当有了审因论治的意识后,才体会到“六气皆可化火”的意义,因湿郁化热,湿久化热而形成湿热证,自然也理解了“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意义。对于肝郁脾虚证亦然,若因肝气郁滞,疏泄条达失职而“木不疏土”,或肝气横逆侮脾“木旺侮土”,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因脾气先虚,而后继发肝郁,所谓的“土虚木克”,当以健脾、补脾为先。证虽同而因不同,若不审因,岂能求全效?一个合格的中医应是既能辨证论治又会审因论治。

对症治疗

虽为权宜之法,但必不可少

临床上,我们面对的是有病的人,无论是中医证候或中医、西医的病名,都是人的主观思维对疾病现象进行区分的“符号”。对于病人来说,最大愿望和要求是尽快解除自身的痛苦症状。有些症状不一定是疾病或证候中的主要症状,却是病人的主要痛苦。这时,医生首要重视和关注的,就是对症治疗。《灵枢·病本》所言:“大小不利治其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典型的对症治疗。《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中医理论  中医特色  四维一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轻巧化解踝关节损伤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