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中医以疗效确切、治病能治本著称。中医疗效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其理论之所以正确,乃在于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如此,由于对其理解和掌握的深度和准确度存在差异,所以中医大夫存在“上工”、“中工”和“下工”之别,“上工”不仅可以治“未病”,而且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丝丝入扣,毫无偏差。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大夫之间良莠之差别更大,症结则在于中医理论的艰深程度。一方面,由于中医历史久远,以古代汉语为体,从而古文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对其理解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其经验则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直接限制了它的传承。
要突破中医传承之瓶颈,将中医理论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达,使复杂问题变简单,使隐性的东西变成显性的东西,使原来靠思辨的东西变成用公式进行推导或进行逻辑推理的东西,将原来凭经验的东西变成有规律可循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同时需要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使现代人易于理解,是一条有效途径。这一点,或可借助“哲理科学”实现。
“哲理科学”的立论基础
“哲理科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哲学思辨”层次转化到“科学实证”层次,从而追溯其本源,即对哲理进行论证,指出其根本原因之所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原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跃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完成人类认识史上一场革命。它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科学、中医科学、治国科学、经济科学、军事科学、教育科学、人生科学、事理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群的整体学科。
“哲理科学”的立论基础之一,在于笔者基于自己所创造的“象、数结合的世界全息太极图”所发现的世界十二大规律,包括:
顺逆转化规律
顺势变化和逆势变化是交替发生的,且顺势变化容易逆势变化难;由逆势转为顺容易,由顺势转为势逆难;难、易程度都与反差成正比。
物极而反规律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上极限和一个下极限,达到上极限极易走向反面;达到下极限要向反面转化则极其困难,除非具备向反面转化的充分条件;如果能完成向反面的转化并且能一直逆势向上,那么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消长对称规律
同一个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其消与长是同时发生的。
正反相抵规律
同一个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数量或强度上是势均力敌的。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属性,且对于这两种基本属性而言,只有在极限情况下,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其余都是“亦此亦彼”的,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只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三五生成规律
整体发生两极分化,必然出现中间状态,故为三部分;两极再发生分化即成为五部分。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前奏,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渐变突变规律
事物从“混沌”开始,依次经过“上极限”和“下极限”而复归“混沌”,称为一个“顺逆转化周期”,所经历时间的长短称为“时距”。复归“混沌”如能继续逆势向上,那么进入一个新的顺逆转化周期;否则,发展即告终结。事物从发生到终结的整个发展过程,包含诸多顺逆转化周期;每一个时距较长的顺逆转化周期又包含诸时距较短的顺逆转化周期。从复归“混沌”到达到“上极限”或从达到“下极限”到发展终结历时较长,即是渐变;从复归“混沌”到达到“上极限”或从达到“下极限”到发展终结历时极短,即是突变。
分浑交替规律
事物发生分化和浑然一体是交替出现的。
差异永存规律
世界上的事物差异永远是存在的、不会消失的。
性状无穷规律
世界上的事物,就性质和状态而言是无穷无尽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由处于浑沌状态经过分化与和合,又进入新的浑沌状态,后一种状态与前一种状态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
其中,顺逆转化规律和物极而反规律决定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消长对称规律和正反相抵规律统摄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四条规律是最具根本性的自然规律,主宰着生死存亡和祸福吉凶,是任何事物都无法逾越的。掌握了这些规律,也就掌握了开启世界奥秘大门的钥匙。
“哲理科学”立论基础之二,在于笔者所创造的“新概念五行图”和“天人相应圆运动图”。
“哲理科学”以上述十二大规律为公理体系。同时,为了建立现代中医科学理论,建立了适合中医研究的符号体系,并针对在中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阴阳概念和正邪概念将消长对称规律与正反相抵规律数学形式化,使得语义推理与形式推理兼而有之。
“哲理科学”与中医
“哲理科学”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就是从历代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和相关论述抽象、提炼出365个定理,并用上述十二大规律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其中,80%以上是根据消长对称、正反相抵、顺逆转化、物极而反四条根本性自然规律)。既使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又使中医学从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变得如同数学那样严密。
譬如中医治病有一个原则,即邪气盛,只能驱邪而不能扶正;邪气衰,只能扶正而不能祛邪;只有当正气与邪气势均力敌时,才祛邪与扶正同时并举。何以务必如此,证明如下:
当邪气盛而正气微时,若养正,则按照消长对称公理,邪气亦得到助长,且邪气增量与正气增量之比近似于邪气强度与正气强度之比,即:(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所以邪气有增无减,从而邪气更盛。当邪气已微时,若再祛邪,则按照消长对称公理,正气也会受到损伤,且正气减量与邪气减量之比近似于正气强度与邪气强度之比,即:(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所以有伤及正气之虞。当邪气与正气势均力敌时,若只祛邪,则按照消长对称公理,正气也会受到损伤,且正气减量与邪气减量之比近似于正气强度与邪气强度之比,即:(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所以正气有减无增;若只扶正,则按照消长对称公理,邪气亦得到助长,且邪气增量与正气增量之比近似于邪气强度与正气强度之比,即:(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所以邪气有增无减。因此,既不能只祛邪,又不能只扶正,惟有祛邪与扶正并施。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正反相抵公理,扶正则正气长、邪气消,祛邪则邪气消、正气长,即:(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因此,只能使正气长而使邪气消,故必然痊愈。
又如,阴盛而阳虚,务必先补阳、后泻阴;阴虚而阳盛,务必先滋阴、后泻阳。证明如下:
假定α是任意一个脏器,如果α阴盛阳虚,那么,若先泻阴,即令 ,则且:(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即阳气减量等于阴气减量,从而阳更虚;如果阳盛阴虚,那么,若先泻阳,即令 ,则且:(公示不能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文件)
即阴气减量等于阳气减量,从而阴更虚。故当阴盛阳虚时,务必先补阳、后泻阴;当阳盛阴虚时,务必先滋阴后泻阳。
由此可见,每个定理的建立,经过了由临床经验上升为中医医理,再由中医医理上升到哲理,再将哲理与数理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最终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是中医医理与哲理数学的结合,是具有哲理数学特色的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哲学和数学,就其本质而言,乃在于分别研究事物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普遍规律。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哲学主要靠思辨,数学主要靠实证;哲学注重思想的深邃性,数学则注重严密、精确性。因此,哲理与数理融合即将“哲学思辨”和“数学实证”相结合,因而使思想深邃性与严密、精确性兼而有之。
就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而言,中国传统文化长于哲学思辨而疏于科学实证(尤其是数学实证);西方文化则长于科学实证(尤其是数学实证)而疏于哲学思辨。将哲理与数理融合就使得中、西两种文化优势熔于一炉,同时易于为中、西两方所理解。
中医医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对于一个中医工作者而言,恐怕穷其一生也很难完全精通;对于一个外国人而言,更会望洋兴叹。然而,将医理上升到哲理,并归结为上述十二大规律,那么就将复杂问题变简单,只要熟练地掌握上述十二大规律,就可以理解。这无疑为中医学的推广普及和走向世界开辟一条捷径。就中医临床实践而言,历来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将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也使得中医临床经验也可通过大课堂进行教学。
从历代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和相关论述抽象、提炼出365个定理,并用上述十二大规律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就其整个过程而言,乃在于用世界十二大规律审视历代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和相关论述,即以世界十二大规律为准绳“按图索骥”。只要熟练地掌握世界十二大规律并熟悉中医医理、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就可胜任。
对中医科学原理择其要而论之,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为中医理论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如果用世界十二大规律审视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在内的所有中医经典,同样可以抽象、提炼出许多定理,并用上述十二大规律进行严格的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非一人之力所能企及,而需要有志于此并有能力进行这项工作的学者共同参与。为组织团队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目前“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会”正在筹建中。
用“哲理科学”语言推动中医理论现代化,还可为实现中医药领域的人机结合奠定基础。笔者认为,今后除了诊断外,中医药领域的许多工作都可借助电脑加以实现,如可以借助“阴阳五行生理公式”设计应用软件,由“既病”推断“未病”,并根据诊断和推断结果选药组方,做到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就由“既病”推断“未病”而言,不论“既病”涉及几个脏器,都可迅速推出“未病”可能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一来,就更能凸显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除此以外,根据“四诊信息”确定证候、给出代表方和根据病症给出处方,或许也可借助电脑加以实现。
本页关键字: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哲理科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埋线疗法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篇:慈禧服用的五味子膏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