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防治驾车“隐形杀手”10大秘笈
话说:“车患猛于虎。”能够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乃为上策。现代的有车族,在享受车辆带来的便利之时,可别忘了自身保健和防治驾车的“隐形杀手”!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开车的隐患。
1.喝酒之后,不要开车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如果饮酒量过多,还会使大脑失去平衡和自控力,这些都是发生车祸的诱因。
2.情绪不稳,不要开车
驾驶人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而且也是防止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如果处于苦恼、愤怒、心情异常激动时,思想混乱,注意力分散,情绪急躁,这时开车遇到意外情况常常会手足无措。
3.过于疲劳,不要驾车
一些驾驶人或为追求经济效益疲劳驾车,或为忙于应酬不知休息,常常拖着一身疲倦驾车,这都会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因此,驾驶人过于疲劳时,最好不要驾车。
4.看电视后,不要开车
如果连续看电视一小时,视力须经过3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如果看电视两三个小时,视力恢复的时间就更长。因此,驾驶人刚看完电视,不要立即开车。
5.服药物后,不要开车
驾驶人服了镇静、安眠、止痛、止咳药后开车,很容易引发事故。医学试验证明,服用一片安眠药,即可造成一段时间内的注意力分散,测距能力减弱,颜色分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头脑不清,困倦无力;服颠茄类药剂影响视力;服用某些抗生素能引起前庭障碍和视力减弱,有的会使人头晕、呕吐、失去平衡;止咳、镇痛片等往往含有可卡因和其他麻,醉剂。因此,驾驶人在出车前或出车途中不要服用上述药物。
6.空腹之时,不要开车
驾驶人如果空腹开车,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头晕眼花、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此时,驾驶人应激反应较差,紧急制动能力减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不宜空腹开车。
7.饭后一刻,不要开车
午饭后易困倦,特别是夏、秋季节,气温高,驾驶人工作了一上午,视觉、体力和大脑都已疲劳,对道路、信号灯等外界环境反应慢,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危险的1 5分钟。”此时最好安排午休,然后再开车。
8.感冒之时,不要开车
研究发现,驾驶人在患感冒期间的反应能力降低75%,而中度醉酒时反应能力下降不超过5%~10%。由此可见,感冒出现反应失控能力是中度醉酒的2~12倍。因此,驾驶人患感冒时不要开车。
9.临界期间,不要开车
人从出生的那天起,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由生理影响到心理的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在临界期和低潮期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主动调节身体机能和情绪,为自己减压。特别是在临界期,更要减少驾车机会,预防交通事故。
10.临产孕妇,不要开车
在长途、疲劳、临产时,准妈妈都不要驾车;临近预产期,绝对不要驾车出门;怀孕超过5个月,开车时要更加注意;长途对孕妇来说过于疲劳,最好不要驾车出远门。此外,驾驶手动档车时需要两脚不停配合,腹肌容易紧张,孕妇要量力而行。
本页关键字:驾驶人防治驾车“隐形杀手”10大秘笈,驾驶人,“隐形杀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驾驶人防治颈腰痛10大秘笈 下一篇:驾驶人防治“车内杀手”10大秘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