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膳食养生 -->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之要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之要

“民以食为天”,在养生保健中,饮食营养位居第一。古人对饮食养生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谨和五味”。这里的“五味”既指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又指代食物的营养成分。其意在告诫人们,既要谨慎地选择食品,又要谨慎地调和各种味道,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在养生保健中,饮食营养位居第一。古人对饮食养生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谨和五味”。这里的“五味”既指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又指代食物的营养成分。其意在告诫人们,既要谨慎地选择食品,又要谨慎地调和各种味道,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营养均衡,谨和五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富含于谷物类、豆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之中。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人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品种多样,谨和五味,营养成份就均衡就全面。

咸淡适宜,中和五味。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吕氏春秋·尽数》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饥饱调匀,适量五味。《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好事,从生理学观点看,营养成分越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毒的代谢产物就越多,代谢功能越旺盛,细胞的成熟和死亡也相应加快。有人曾用两组小鼠做实验,一组给予全量食物,由其任意摄取,另一组只给全量的80%。观察结果,全量食物组的平均寿命为36个月,而食量80%的平均寿命为55个月。所以“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定时进餐,适时五味。古代医家告诫人们,“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也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这和《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一样包含了适时适量两层含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形成,在诸多病因中,饥饱不调,不能按时进食,是致病的首要原因。

冷热有度,温和五味。《黄帝内经》说,饮食要“热勿灼灼,寒勿沧沧。”意思是,热食不能过于灼热,过于灼热的食物,易烫伤口腔、食道和胃肠黏膜。长期反复的烫伤刺激,是导致口腔和食道消化道溃疡、肿瘤的病因之一。吃凉食时不能过于寒冷,过于寒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现代医学认为寒冷食物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胃功能减弱,久而久之可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慢嚼细咽,体念五味。饮食时集中思想,端正体态,《吕氏春秋·尽数》说“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意思一是进食时体态要端正,二是要调和精神,有足够的注意力,饮食在口中才能感到甘美,整个身体感到欢愉,饮食营养才能全部输送到身体各部。现代医学也认为慢嚼细咽,可以使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为进一步消化分解,打下良好基础。

任何事物都有利害的两面性,食物也一样,五味如果调摄不当,也可导致疾病。如临床常见三高症的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饮食失调就是其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饮食养生,就要“谨和五味”,以求营养均衡。

本页关键字:中医养生  膳食养生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之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龙眼核桃汤 增强记忆力        下一篇:解腻食材——冬瓜

>> 返回膳食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