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最佳方法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人体的肺,养生的原则是秋要“养肺”,防外感“六淫”中的“燥和火”。《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的三个月中,人体肺气当令。阳光和煦,硕果累累,气温渐降,气侯干燥,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秋冬养阴”是秋季养生的原则,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从而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中医认为保护阴气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人律液,津液即耗,必现一派“燥象”,常易发生燥邪之患。此季节对应的脏器是肺,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且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就会出现肺、皮肤、大肠等部位的“燥”为特征的病理现象。从养生来讲,健康人士在秋季精神调养就是保持精神上的安宁,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心神稳定,收神敛气。要经常晒太阳,让阳光给你温暖,当情绪不好时要注意有排解的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生活中要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咳嗽、哮喘等,因为肺燥易使肺气不宣而引起咳嗽。中医认为鼻子功能好坏由“肺”来主持,此时易患鼻炎,所以要多饮水,少吃冷饮,以防伤肺而诱发或加重咳嗽、哮喘、鼻炎等。每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一天2000毫升;还要忌寒凉之饮,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少说多干”。加强皮肤护理:因为肺合皮毛,而此时“秋燥”又易伤肺,所以人们会感到皮肤干燥。皮肤护理重在保湿:为了保护好肌肤,一年四季的皮肤护理都很重要。而秋天,风沙较多,护肤就显得更重要了,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使余水渗入面部皮肤,再进行保湿护理;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睡前为益。
秋季气侯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从五味来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天要减辛味以平肝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胜肝,而致肝气郁结。秋季饮食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些酸味果蔬,如:山楂、柠檬、柚子、杨桃、芒果、葡萄、苹果等。还有蜂蜜、芝麻、杏仁、银耳、菠菜、豆浆等,有补脾胃、养肺防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总之,秋天多风、多燥,养肺润燥是关键,饮食多酸少辛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安度秋天。
上一篇:孩子脾胃秋季如何调理 下一篇:秋季切忌不运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