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药知识问答 --> 伤寒知识问答 --> 伤寒兼里有水饮证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伤寒兼里有水饮证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素有痰饮咳喘宿疾的人,常目露宿着凉,冒雨涉水,而致外感风寒引动宿饮,形成外寒与内饮相搏,内外合邪,表里俱病。在病理上与伤寒兼里热证相比,彼为寒闭其热,此为寒闭其饮。

素有痰饮咳喘宿疾的人,常目露宿着凉,冒雨涉水,而致外感风寒引动宿饮,形成外寒与内饮相搏,内外合邪,表里俱病。在病理上与伤寒兼里热证相比,彼为寒闭其热,此为寒闭其饮。

其主要脉症是在具备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等太阳表实证的同时,又有饮停胸胃的千呕及咳喘等症。因寒饮停蓄胃脘,胃气上逆则作呕。寒闭其饮,饮邪射肺,肺气不利则作咳喘。尽管患者平素有咳喘宿疾,但往往较轻或不发作,一旦感受寒邪,水津遇寒悉化为饮,至使水饮增多,咳喘之症加重。表现为咳痰稀薄量多,呈泡抹状,并可悉化成水,甚至咳嗽气喘不得平卧,喉间痰鸣如水鸡声。由于水性流动不居,可随气机升降到处为患,故本证除上述主症外,还可见到许多或然症。如水寒闭于中上二焦,水遏津停,阳气不能蒸腾津液上承,而出现口渴,虽渴但口干欲饮而不欲燕,与大渴饮引,饮水自救之象迥然有别。若水饮下走肠间,则可出现下利。水饮与寒邪相结,塞于膈上,阻碍气机,则咽喉部可有气逆阻塞感,进食气逆尤为明显。若水饮停子下焦,气化不和则少腹满,小便不利。舌苔白滑为寒饮内停之象,脉弦紧为饮停之征。

综上所述,本证实为外有风寒,内有水饮,尽管请证繁多,但以伤寒表不解、咳喘为其辨证要点。至于或然症不必悉具,可随某一部位阳气的不足,水戗的停蓄而发生,或轻或重,或在上,或在下。

治疗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本方为桂麻合方去生姜大枣杏仁、加细辛、干萤、半夏、五味子。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发汗,配芍药取其散饮而不伤阴,且制麻黄慓悍之性,使之无过汗伤阴之弊,其发汗作用胜于桂枝汤而弱于麻黄汤。干姜,细辛温散水饮,走里达表,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止咳,炙甘草和中。请药并行,具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之盛。本方配伍严谨,不暴不烈,药力周到,内外兼治。

本页关键字:伤寒兼里有水饮证的症状  伤寒兼里有水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太阳伤寒的主要脉症及病理        下一篇:伤寒兼里热证的形成原因及治疗

>> 返回伤寒知识问答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