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肿瘤专题 --> 临床运用 --> 瘤体微环境调控疗法

瘤体微环境调控疗法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场所,由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微环境。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场所,由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微环境。当肿瘤组织具备微环境缺氧、酸中毒、免疫炎性反应等生物学特征时,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和转移。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肿瘤已成为医疗学术界研究的焦点,研究发现,肿瘤的形成、浸润、转移的3个主要阶段与肿瘤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的演进过程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争的过程,也是机体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的恶性循环的过程。

瘤体微环境调控疗法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疗法则,从炎性微环境、酸性及过氧微环境、转移微环境和免疫系统三大方面着手,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多年临床实践发现,瘤体微环境疗法防治肿瘤具有显著疗效。

瘤体微环境调控疗法的机制:

1、消除炎性微环境,清除肿瘤生长的土壤

中医学认为,痰浊、瘀血、热毒等在人体局部长期滞留,可诱发形成肿瘤细胞,随之各种细胞炎症因子在瘤体周围聚集,形成了肿瘤炎性微环境并导致脏腑机能失调,进而促使炎症组织加速转化为肿瘤。

采用清热解毒等途径,消除痰浊等诱发肿瘤的炎性微环境,避免促炎性因子(如肿瘤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蛋白酶、血管生长因子等)在炎症局部聚集,并“破坏”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周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汇聚,以及疏通炎性微环境下的机体正常细胞间的“通讯”,防止正常细胞因通讯不畅而变异为肿瘤细胞。

2、逆转酸性、缺氧微环境,肿瘤逐渐萎缩

随着瘤体的继续生长,不断与机体争夺营养,瘤体中形成大量存在微循环障碍的血管,并在肿瘤细胞浸润区渐渐形成酸性、缺氧的微环境。由于肿瘤的生长失控,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气,肿瘤细胞“启动”能迅速、大量提供营养物质的异常的代谢机制,而旺盛的糖代谢导致的酸化环境又会促进瘤体的生长并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

通过活血化瘀等的调节,“放大”维持正常成熟血管结构的notch-D114信号通路,调控内皮细胞的血管芽生和周细胞形态,重建血管空间构筑,利于代谢物的排出和治疗药物的输入,逆转了酸性、缺氧的微环境,抑制肿瘤的生长;活血化瘀类本草活性成分具有直接下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水平,加速微血管细胞的凋亡,使瘤体中微血管大量退化,从而减少向肿瘤输送营养物质,肿瘤逐渐萎缩。

3、重建机体正气,消除肿瘤的转移微环境

通常上皮组织和血管、淋巴管构成了肿瘤转移的微环境,因肿瘤细胞转移到新器官后大部分基因表达下调而进入休眠期,逃避了免疫监控,当肿瘤的激活信号出现时,这些休眠的肿瘤细胞便开始增殖。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后,机体处于气血亏虚状态,其残余的肿瘤细胞自发转移到新器官,故需培植本元,重建机体正气,才能有效消除亚临床状态的转移肿瘤细胞。

通过健脾养胃补肾益气等手段,重塑机体免疫系统,实现对癌细胞的监视,恢复受肿瘤细胞诱导而紊乱的细胞代谢系统。其具体机制: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黏附分子、选择素等因子的浓度,避免各种组织的上皮细胞在这类因子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转化为易浸润、转移且易着床的间质样细胞,即通过调节微环境抑制正常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化而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癌性恶变。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避免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黏附血小板而形成癌栓,同时调节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避免肿瘤细胞在整合素介导下异位着床,并激活免疫机制促使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凋亡。

本页关键字:瘤体微环境调控疗法  瘤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阳益气泻水疗法——肺癌胸腔积液        下一篇:健脾益气疗法——癌症患者手术后脾气虚

>> 返回临床运用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