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癫痫诊断 -->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其特点是:临床上除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外,尚有原发病的各种不同症状。因而临床上常称这类癫痫为继发性癫痫或获得性癫痫。
- 肌阵挛综合征

樱桃红斑- 肌阵挛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证实神经氨酸沉积症患者存在10q23 基因突变,导致β-N-乙酰神经氨酸酶缺陷,使神经系统出现因溶酶体贮存所致功能受损。

多在8~15 岁发病,可见进行性视力减退,晶体混浊,眼底检查可见樱桃红色斑,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病等。发病后数年内出现肌阵挛、多肌阵挛和意向性肌阵挛。

EEG 出现弥漫性10~20Hz 正相尖波,肌阵挛发作时为10~20Hz 同步放电。尿可检出涎酸寡聚糖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可见溶酶体贮存物。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可见明显涎酸酶缺乏。病理检查可见肝脏星形细胞、肠肌丛神经元和脑神经元内贮积物。

6.进行性肌阵挛癫痫(PME)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Lafora 小体肌阵挛癫痫:

也称Lafora 病,是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19 岁(平均14 岁)发病,多以强直-阵挛发作起病,之后出现不规则肌阵挛发作,闪光、喧闹和接触等刺激可诱发轻微肢体抽动、粗大肌阵挛或局灶性发作,智力衰退早期出现,迅速进展,数月或数年后病程晚期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痉挛和不随意运动等锥体束、锥体外系体征。

EEG 病初正常,以后出现非特异性短阵暴发性多棘波发放,背景活动正常,睡眠不诱发;出现小脑、锥体束及锥体外系体征后EEG 出现典型改变,背景活动慢而无节律,出现快速广泛多棘波或棘波,晚期可见特征性光敏性放电。腋窝汗腺或肝脏活检可见特殊多聚糖体,是多葡聚糖组成椭圆形胞质内嗜碱性沉积物。

(2)肌阵挛性癫痫伴蓬毛样红纤维(MERRF):

或称MERRF 综合征,是母亲遗传的线粒体DNA 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多见于5~15 岁儿童,通常在10 岁后或更晚发病,有明确家族史,以肌阵挛性癫痫发作为特征,可伴强直-阵挛性发作、小脑性共济失调、智能减退、痴呆和肌病等,可见矮小、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足畸形如弓形足、腱反射消失、深感觉障碍和内分泌失调等。

EEG 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双侧棘慢波和广泛多棘波,弥漫性δ波暴发,光刺激敏感。CT 和MRI 检查可见弥漫性脑萎缩、白质损害、基底核钙化和低密度灶等改变;肌活检光镜可见明显破碎或蓬毛样红纤维,有助于确诊。

(3)Unverricht-Lundborg 综合征:

本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6~18 岁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病程2~10 年。首发症状为肌阵挛性抽动,意识清醒时出现自发性动作性肌阵挛,不规则,不同步,对光刺激等敏感,可合并强直-阵挛发作、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痴呆等。

脑电图异常可先于临床症状,表现双侧同步棘慢波和多棘慢波暴发,进行性散乱的背景节律,光刺激可出现双侧4~6Hz 暴发性尖波和复性棘波。视觉诱发电位高度异常。脑CT 检查正常,脑脊液中GABA 含量减低。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癫痫  症状性  综合征临  床表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视觉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特点        下一篇: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返回癫痫诊断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