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糖尿病的四早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每天喝一些紫芝水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防控糖尿病一定要做到“四早”,让“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的防控观念家喻户晓。
预防糖尿病的四早:
早诊断:别忘了查糖化血红蛋白,长期以来,人们体检都只做简单的餐前血糖检测,由于单纯的血糖检测存在偶然性因素,无法真实反映患者长期的糖耐受水平,有可能贻误病情。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可以反映最近三个月的血糖状况,建议糖尿病患者或关注自身糖尿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这种检测。一般来说,40岁以后就应开始关注自己的糖尿风险,定期进行有关方面的检查。尤其是肥胖、有糖尿家族病史和平时“静坐多活动少”的人群,患过妊娠糖尿病或曾生产过巨大儿的妇女,都属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早治疗:早期胰岛素治疗能保护胰岛细胞,以往治疗Ⅱ型糖尿病用“阶梯式”治疗,一种药不满意,换一种,结果是患者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不满意。最后用胰岛素治疗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会让患者觉得胰岛素也没用。在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早期开始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降低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Ⅱ型糖尿病进展。当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7.5%时,应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早达标: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病变等等,糖尿病的病人死亡主要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病变。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者,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即使血糖控制已达标,且比较平稳,每年也应至少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早获益: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病人群主要是从20多岁到70多岁的人。基于现在的医疗水平,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如果控制得好,在得到较及时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要按时做复查,并且适时地更换有效的药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