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它是蚊子叮咬传播的,多发生于夏秋季,以7、8、9月份 为高峰;多发于l0岁以下的儿童,以2-7岁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有发热、头疼、喷射状呕吐;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感受暑热之邪而致,类似温病学中暑温、暑厥、暑痛一类的病症,属中医脑病中外感性脑病范畴。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发病急骤,有严格季节性,治疗应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取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等法,降低颅内压、降温除热、抗感染。

中医治乙脑,多以温病立论,以卫气营血的辩证确立治疗方法。临床主要动用以下八法:

解表法主要用于疾病早期,病多在卫分,病情较轻者,以辛凉解表为主。主要方剂银翘散,桑菊饮等。

清热法主要用于疾病的急性期,病已入里,或表里同病,或病在气分、营分、血分,病变以温热为主。方剂有白虎汤、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化湿法主要用于气分暑温偏重或暑湿并重者。方剂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等。

泻下法用于病邪入里,腑实里结者。选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开窍法用于邪入心营,痰蒙清窍者。方剂有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用以清心开窍;用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等豁痰开窍。

熄风法用于热盛风动或阴虚风动者。选用清热风方剂如钩藤熄风散、羚羊钩藤汤;滋阴熄风方剂有大定风珠、小定风珠、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滋阴法用于疾病后期阴津亏耗者,选用益胃汤、竹叶石膏汤、清络饮等。

救逆法用于挽救病人少阴之亡阳证,选用独参汤、参附汤、参附龙特救逆汤等。

本病的预防措施首先是防蚊灭,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6个月以上至10岁以下儿童及易感人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护率可达60%-90%。

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4型:

1.轻型 患者禢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1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2.中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向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 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

4.暴发型 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泶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症状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约占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二。流行初期重型多见,流行后期轻型多见。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急性热病,发病病势重,病情易于传变,在儿童易留有后遗症,在成人中则死亡率较高。诊治中应及早发现,早期对症下药。服药方法要改变一天一剂的常规服法,宜一天连服2~3剂,不断进服,以截断其传变,勿使病邪深入,即叶天士“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及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免费索取流行性乙型脑炎资料

上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怎样传播的

>> 返回流行性乙型脑炎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